他是群众眼里的“朱古力”,同事眼中的“老大哥”,三十年来始终坚守奋战在公安一线。面对突发警情,他主动请缨带队赶往现场,从7楼抬下煤气中毒的夫妇;曾冒着危险,成功劝解扬言要火烧房子的男子,化解了险情;社区工作中,他帮助因故无法正常办理入户手续的儿童入户,解决其读书问题;他利用节假日带队上门走访慰问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送去关爱和温暖……他就是汕头市公安局新津派出所教导员朱斌。
今年3月,朱斌被命名为广东省第五批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和辛苦付出。“我不过是做了一个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朱斌说。
|坚守|
从警30年坚守公安一线,被群众亲切称呼为“朱古力”
从一名消防兵到巡警大队副大队长,从一名普通基层民警到派出所教导员,朱斌的从警经历可以用“坚守”一词来总结。自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算起,朱斌至今已在奋战在公安一线三十多年。基层派出所工作繁琐,朱斌主要负责派出所维稳、队伍管理和户政管理等工作。
虽然身处领导职务,但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派出所40人的民警队伍,分片区的分线条的,遇到搞不定的问题,经常要找他请示。虽然事务缠身,但许多突发紧急事件,朱斌都主动请缨带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更是常有的事。
新津派出所辖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比较复杂,外来流动人口非常多,也有很多出租屋,有多个居民居住区,也有陈厝合城中村,根据辖区近日统计过的人口状况,流动人口有20多万人。“这20多万人里有很多是外来工子女,从管理方面来讲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到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朱斌告诉南都记者。
社区流动人口多,城中村拆迁、外来人口子女教育成问题,辖区内家长里短的纠纷需要调解,清理违法占地、乱搭建建筑工作也许要及时解决,用朱斌同事的话来讲,这项工作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是办不好的。
前年8月,有辖区村民张建(化名)的妻子生产二胎后患上精神抑郁症,由于生育前夫妻俩没有办理结婚证,两个小孩由于在家里生产,也一直无法办理入户,这将直接影响小孩今后的上学问题,加上村民家庭比较贫困。朱斌得知这个情况后,随即联系了上级部门,解释特殊原因,通过多次走访调查核实,最后免费帮这个家庭做了DNA亲子鉴定,顺利帮助小孩办妥了在汕随父入户手续,让张建夫妇感激不尽。
朱斌了解到辖区内有54名精神障碍患者,便经常带队上门走访慰问,为他们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送去关爱和温暖。他还为社区孤残老人提供一条龙上门服务,到学校为学生集中办证。辖区内的群众提起朱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还给他起了个亲切的称呼叫“朱古力”。
作为工作搭档,新津派出所所长彭晓是这样评价朱斌,称他是“老大哥”,公安工作经验丰富,在所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南都记者从汕头市公安局了解到,在新津派出所领导和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辖区内的治安、刑事警情逐年下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荣获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十佳派出所、龙湖分局先进单位等殊荣。
|挺身|
凌晨出警救回煤气中毒夫妇,冒着危险劝解手持“油桶”扬言烧房子的男子
为社区居民谋福利,时刻想着的都是群众的安慰,“朱古力”忙起来完全已经不顾忌自己已经是50岁的年纪。去年初春的一天凌晨,新津派出所接到市公安局110处置陈厝合光华街12巷一出租屋有人煤气中毒的指令,接报后,当班的朱斌随即带领警员赶赴现场,为了保证人救出后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他还同时联系120救护车同往。
陈厝合光华街一带属于城中村,楼房栋挨栋、屋连屋,想要在短时间里锁定求救者位置无异是大海捞针,朱斌告诉南都记者,第一轮搜救排查没有找到报警者具体位置,再次拨打电话则无人接听,“当时非常着急”。
当时现场有人说是不是群众故意报假警,朱斌坚持一定要全面搜查到位,一个角落也不放过。他凭借着多年从警经验果断作出决策,要求对求救电话再次进行定位,并请来物业管理员,重新对大楼入住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经确认,求救者就在陈厝合光华街某巷某楼附近,朱斌迅速带领民警和联防队员上楼对房间进行排查。终于在大楼7楼的某个房间内发现求救者谢某夫妻。
朱斌告诉南都记者,当时,谢某夫妻因为煤气中毒已经瘫软房间里。朱斌便和随同的民警一起把谢某夫妇扛抬下楼,送上了楼下候命的120救护车一边急救一边赶往医院。最终,由于救援及时,处置得当,谢某夫妇最终转危为安,平安脱险。
还有一次险情处置令朱斌至今难忘,去年5月,派出所接市局110指令,一位女士报警称她丈夫的弟弟拎着一箱汽油扬言要烧掉她的出租屋,朱斌火速带领民警赶赴现场处置。情况比想象中要糟糕,到达现场后,朱斌发现男子站在一间存储纸箱仓库,手中提着装有30公斤“汽油”的铁桶,情绪很激动,还声称要把“油桶”点燃。朱斌告诉南都记者,这是他从警生涯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出警。
几十年的公安经验,朱斌面对险情沉着冷静,一边组织民警疏散周围群众,请求消防部门到场准备灭火,自己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男子随时点燃“汽油”的危险和威胁,设法接近男子,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解,男子将手中的“油桶”教给了朱斌,事后查证桶内装的液体属于易燃液体“天那水”,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周边的群众无不为朱斌的安全捏一把汗。
还有一次,朱斌接到社区老李报案称自己12岁的儿子走失,他一边安排民警立即启动智能视频监控全面查找,一边亲自带队对家属提供的孩子可能走过的地方进行“地毯式”搜寻,之后的96个小时里,朱斌和同组的办案民警几乎不眠不休,终于发现这个小孩是坐车走的,在广东普宁,民警找到了失踪四天的小李。家属听到消息后当场落泪,握着朱斌的双手连连表示感谢。
|标兵|
忠诚履职显警察本色,“我不过是做了一个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朱斌来说,群众的满意就是工作的标准。为了便利群众办事,他率先在汕头市用“延时服务”等事项制度创新窗口服务。辖区内城中村流动人口较多,治安情况比较复杂,尤其在处理聚众斗殴事件中,被误伤、不被理解都是家常便饭。街道拆迁道路拓宽工作中,他带队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最终街道170多栋房子得以顺利拆迁,保证了项目进度,这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意外情况。
常年奋战在一线,50岁的朱斌的身体早已比不上刚入警那会儿的体格。许多人也都劝他要注意休息,但他却挥手笑答,“我身体还行,能够为辖区的群众办一点实事,能够帮助这些群众问题得到解决,看到他们的微笑,我的工作也算有意义了。”
把群众的安危当成自己的家事,把派出所当家,最忙的时候,朱斌甚至几天都没有见到家人一面。“我爱人有时候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是一个合格的警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朱斌说,对于家人,他是愧疚的,“他们虽然有时候嘴上说说也多是开玩笑的,但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支持。”
凭借一身本领和对工作的热情,从警多年来,朱斌获得诸多荣誉。就在不久前,朱斌被推荐参加“广东好人”2018年第四季度评选,最后以高票数获评“敬业奉献好人”。今年3月,朱斌被命名为广东省第五批岗位学雷锋标兵,是汕头市唯一入选“岗位学雷锋标兵”的个人。除此之外,朱斌还多次获得“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汕头好人”等称号,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和辛苦付出,对于这些荣誉,朱斌告诉南都记者,“我不过是做了一个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朱斌说,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进入50岁,朱斌已经进入公安工作的后半程,但他仍然记得刚入警时的初心:“做一个优秀的警察,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采写:南都记者 王琦 向雪妮 通讯员 谢璇璇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