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馨怡 1月18日,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决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鹏城实验室举行。本届大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为期3个月的比赛以“AI赋能视界”为主题,开展“AI+4K HDR”和“Person ReID(行人重识别)”两大赛项,吸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人报名参赛,大赛影响力及规模位列2019年各类人工智能大赛之首。其中,60%参赛选手来自高校,头部选手是学术和企业界联合团队。
大赛影响力、规模及奖金池创年度赛事之最
大赛整合国内最高端科研单位及顶尖科技企业资源,首创在国内顶级大科学装置平台“鹏城云脑”上开展决赛。参赛选手向大赛提交2万余次AI作品,形成业界最大规模的 4K HDR 视频重建数据集,以及高难度、世界最大规模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
两大赛项共设置536万元奖金,其中冠军团队获得100万元奖金,是今年国内总奖金和一等奖金额最高的人工智能赛事。此外,获奖选手还有机会获得由鹏城实验室和顶尖AI企业开放的招聘绿色通道,以及科研经费、人才政策、研发空间等全方位支持。
今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人工智能大赛”正式启动,吸引来自中、美、英等13个国家和地区,376所高校、800余家业界公司共3017支团队、4253人报名参赛,大赛影响力及规模位列2019年各类人工智能大赛之首。根据大数据分析,参赛选手60%来自高校,40%来自工业界,头部选手是学术和企业界联合团队。
本次大赛设置最高水平的技术构架和国际化标准赛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担任大赛技术委员会主席,30名AI领军专家作为委员,对赛题、数据集和比赛结果进行评审。同时,这也是今年国内总奖金和一等奖金额最高的人工智能赛事。单赛项排名前20支队伍的选手还获得鹏城实验室、腾讯科技、创维集团、云天励飞、平安科技的招聘绿色通道,以及政府的科研经费、人才政策、研发空间等全方位支持。
云从科技施志祥带领的高校企业联队、香港理工大学曾辉率领的高校参赛队分别获PersonalReID和AI+4KHDR赛项冠军。
高文院士表示,深圳市将举全力,依托鹏城云脑,持续举办这一最高水平的国内赛事,从面向国内走向国际,通过网上办赛,充分调动人工智能关联性研究和开发,累计技术研发成果并高效推动产业应用,成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首创大科学装置竞赛平台,形成业界最大规模特色数据集
作为大赛主要承办方,鹏城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广东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鹏城实验室副主任邹鹏说,鹏城实验室正联合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单位及企业,打造命名为“鹏城云脑”的大科学装置,未来将以强大的算力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数据和算法,从基础平台层以及应用领域层全面赋能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作为新一代云脑的“心脏”,依托华为自主研发系统支撑的“云脑二号”即将上线,将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为我国重大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基础算法、基础算力和基础算据的支持,构成国内“云脑+”各种应用的人工智能国家级发展蓝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表示,鹏城云脑是一个算力极其强大的集群,由数千颗华为自研AI处理器组成,算力性能达每秒钟百亿亿次,大概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PCG计算机。“通俗的举例说,假设我们要在南太平洋天空20万颗星星中找出其中的1颗,只需要59秒就可以扫描出来。”
命题来自工业界真实需求,邀请顶尖科技企业开展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水准,将成为粤港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重要支撑。鹏城实验室AI运营中心副主任浦刚说,依托鹏城云脑的支撑,大赛筹备期间就邀请了腾讯科技、平安科技、云天励飞、创维集团等国内顶尖科技企业参与协办大赛,并和华为、海思半导体、深圳超高清产业联盟、深圳巴士集团等沟通开展成果转化和AI赋能等相关工作。赛题命题来自工业界的真实需求,数据集是由工业和学术界共同采集和制作,选手的AI作品也是由学术与工业界进行联合测评,达到业界一流标准。
决赛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表示,大赛精选 “AI+4K HDR”和“Person ReID(行人重识别)”两大最受关注的前沿领域,致力于破解广东4K、8K产业应用和城市智能治理能力提升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瓶颈,将当前产业需求和学术前沿研究紧密结合,并形成产业落地价值。“4K、8K产业应用对于内容前端和消费末端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在大赛技术委员会主席、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田永鸿看来,当下AI创新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人工智能以小规模数据做出模型;如今面对超大规模数据和算力,研究大规模模型和算法,是学界和工业界最应聚焦的前沿课题。田永鸿举例说,此次大赛与深圳巴士集团进行技术合作,通过建立公交车上的AI数据集,可以精准估算人流来源及去向,助力巴士运力调度等。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