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春季气候呈现了怎样特点?今年深圳汛期气候趋势如何?首个台风大概什么时候到来?存在哪些气象灾害风险?3月24日,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来到《民心桥》节目,围绕今年深圳的汛期气候趋势及风险与市民在线沟通交流。根据兰红平透露,今年首个影响深圳的台风估计7月份到来,在台风到来之前的雨季,雨水也是十分“充沛”,暴雨天气多发,需要引起注意。
今年汛期:强对流天数多、暴雨集中、台风影响重
3月18日上午10时许,深圳伴7级大风的倾城暴雨上了微博热搜。眼下正值春季,接下来会不会是暴雨多发季?对此,兰红平说,晚春是深圳雷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近10年3月共记录到3个雷雨大风天气,而进入4月后迅速增加到累计14天,平均每年4月有1.4天记录到雷雨大风天气,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时间短。
另外,在全球变暖及南海季风偏强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汛期深圳呈现“强对流天数多、龙舟水活跃、暴雨集中、台风带来的降水影响偏重”等特,点2020年台风影响较2019年重,有6-7个台风进入深圳500公里防御圈(2019年4个),其中有3-4个将对深圳造成影响,首个进入深圳500公里的台风在7月上旬;台风登陆点珠江口以西和海南为主。
为了更好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兰红平介绍,根据2019年灾害性天气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对联合修订了《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2020年版)》(以下简称“提示”),教市民识预警、辩风险、明阈值。
根据提示内容,一是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下分类风险提示,建立了气象预警信号与灾害风险的对应关系,明确了四大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及相应的风险。市民可以通过一个预警信号图标就可以知晓自己所要面临的灾害风险。二是深圳市各街道积水参考降雨阈值和对应风险,市民可以从市应急、气象部门网站获取《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知道多少雨量时哪些地方有风险、风险是什么,从而实现避险。
气候与疾病防控:多部门联合立项,研究“气象病”
除了介绍今年的整体天气情况,兰红平还介绍了气候与疾病防控之间联系。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气候与水”。兰红平表示,天气、气候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因天气和气候异常变化而诱发或加重一些疾病;间接影响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水源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以及细菌、病毒的产生而影响健康。
他介绍,深圳市气象局自2007年就已经和市卫生、住建部门联合开展高温中暑、紫外线、CO中毒等关乎人类健康的指数类产品。目前,健康类指数产品已经多大十几种,包括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霉变、穿衣、晨练、旅游等等。
深圳市气象局分别于2007、2015年在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立项研究了深圳流感、中暑、登革热和呼吸系统疾病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发病特征及其医学机理,建立了四种疾病发病风险与气象敏感要素的关系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气象病风险预测预报综合服务体系。在气象条件趋近发病风险点时,通过微信推文、电台、微视频等方式向民众提供疾病防护和健康管理指导。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市气象局还将在以往疾病研究基础上,采用统计建模及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深圳市多种疾病预测、预警模型。加强与疾控中心的信息互通,在天气转折期、节气、慢病敏感期、以及与气象相关度高的疾病(热射病、流行感冒、脑卒中、哮喘等)爆发流行期,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尤其是高敏感性人群)提供健康风险提示和干预指导,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