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送油条店给白血病男童父亲经营,手术费仍有数十万缺口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5-23 15:45

近日,一对90后创业夫妻将他们旗下的一家油条店送给11岁白血病男孩的父亲经营引发关注。

3年前,山东菏泽男童张思豪被诊断为白血病,父母东拼西凑花费了50万元帮孩子治病。如今,男孩已由慢性白血病转为急性白血病,急需换骨髓,又需要一笔巨款。得知这一消息后,来自山东济南的90后夫妇任晓猛和任文亚决定将他们在济南市区的第一家油条直营店送给男孩的父亲经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一门手艺,他后半生都可以凭手艺来挣钱,让家庭生活得更好一些。”任晓猛说。

5月22日,男童张思豪的父亲张文保告诉南都记者,油条店已经开业两周多,生意红火,每天能赚五六百元。但孩子的手术费用还有很大的缺口,他们希望能早日筹集到足够的钱。

捐赠

任晓猛是山东济南一名90后创业老板。他和妻子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医药相关的行业,而是选择了摆摊卖油条。近年来,通过改进传统工艺、直播炸油条全过程,夫妻两人将小小的油条摊点经营成了在山东省拥有三家直营店,二十多家加盟店的“网红”油条品牌。任晓猛告诉南都记者,此次捐出的油条店,是他原本打算入驻济南市区的第一家店。

微信图片_20200523144510.jpg

任晓猛捐的店。

4月底,任晓猛在朋友圈中看到了一条筹款链接,菏泽市东明县11岁男孩张思豪在2017年患上了白血病,目前需要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捐钱后,任晓猛打电话给患儿的父亲张文保,询问孩子的情况。得知患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急需换骨髓后,任晓猛决定将他准备开张的这家油条店捐赠给对方。

微信图片_20200523144756.jpg

张思豪诊断证明。

“给他捐一两万元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不能让他获得长久的稳定收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一门手艺,他后半生都可以凭手艺来挣钱,让家庭生活得更好一些。” 任晓猛向南都记者表示。

任晓猛告诉南都记者,在捐赠这家店之前,他也曾有过心理斗争。但他了解到,张文保为了照顾孩子,长期住在济南,靠打零工过活,挣的钱连生活费都不够,更别提吃药治病。“这个店开起来一个月能收入一万多元钱,交给他经营,能保证他们家的生活过得相对安逸。”这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改变张文保一家的命运,任晓猛认为值得。

“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这个店。”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任晓猛将已经做好选址、装修、采购设备、原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并且已经交了一年的租金的油条店赠给了张文保。

由于张文保完全没有经营油条店的经验,任晓猛不仅提前让张文保和张文保的女儿到总店学了两天炸油条手艺,还让自己的表弟和一名工作人员留在张文保店中协助。店里的收益完全归张文保所有,而员工的工资则全部由任晓猛支付。开业当天,任晓猛专程赶到张文保的新店,在现场提供指导。

经营

张文保在5月6日接手了这家油条店。店里的所有的设备材料一应俱全,当天就开始试炸了。如今,他已学会了炸油条的技术,只是尚未熟练掌握。

他至今仍能回忆起任晓猛夫妇联系他时的场景。当得知对方要将新装修的油条店送给他经营时,张文保一时间“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能在济南落脚,近距离地照顾孩子,有人愿意这样投资帮助我;害怕的是自己没有经验和技术,把他的品牌店经营得一塌糊涂,影响他的声誉。”张文保告诉南都记者,他和任晓猛沟通后,总店派来了两人协助管理,直到他们能独立操作为止。

张文保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店里一共有四个人,除了张文保和协助的两位师傅外,张文保的女儿也同样到店里帮忙,而他的妻子则留在济南的出租房中陪着患病的孩子。

张文保的女儿在潍坊读大学,受疫情影响,学校一直没有开学。每天凌晨四点,张文保和女儿就到店里,收拾好店铺后,五点开始炸油条,十点半过后开始和面,然后清洁卫生。午饭后稍事休息一会儿,下午三点多又回到店里炸油条,直到晚上七点,和第二天的面,打扫卫生,等到彻底忙完回到住处,已经是晚上九点半。

张文保告诉南都记者,这段时间,女儿一直跟着他一起炸油条,在面板前一站就是一整天,“这两天她的脚整个都肿了起来,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膝盖上贴了膏药,我很心疼。但没有办法,店里缺人手,只能委屈她了。”

油条店的经营虽然忙碌,但这对于张文保一家而言已是幸事。

“比我在呆在工地上搬砖强多了。”张文保告诉南都记者,在老家时,有好心人送了他一辆二手农用车,他到工地上帮忙运输砖头,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在孩子生病之前,他在广东的一家五金厂打工。如今,油条店开张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能赚五六百元,“还比较轻松,就是熬夜起得早一点。”

援助

2019年,因“90后大学生夫妻弃医摆摊卖油条年入30万”在网络走红,任晓猛夫妇已是济南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网红”。

2019年4月起,任晓猛开始尝试用网络直播炸油条、卖油条的全过程。同时给想要学习炸油条的人上课。任晓猛告诉南都记者,去年以来,他们已经帮助了全国700多个家庭再创业,其中大部分人学习了这门手艺之后,就自己回去卖油条。

这不是这对90后夫妇第一次向他人伸出援手。“‘爱心模式’有很多,比如我们投设备给他们,等他们挣了钱再还;减免学费的、借钱的,有很多家都是这样。我经常在直播里说,家庭有困难的、身体有残疾的,你过来跟我炸油条,我会免费。”任晓猛说。“我们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问及在做爱心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担心会被对方欺骗,任晓猛坦言,的确吃过这样的亏。但他不想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停止对其他大多数人的帮助。“要那样做的话,那就没有人献爱心了。只能说他们是个别的,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他对南都记者表示。

2019年起,任晓猛一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得到改善。任晓猛称,虽然目前的收入还算不错,但他们一家人都没有闲下来。父母亲每天2点多起床炸油条;妻子怀孕7个多月,仍然天天在店里照看,直到前两天去医院做了产检,被医生嘱咐要休息,才回到老家休养。

“我们到现在没车没房,我感觉没必要。”任晓猛说,一家人的生活依然十分节俭、朴素。“有可能说我多花点钱可以改变我的生活环境,但是用这些钱给别人一点帮助,可能就是一条性命的问题。”他同时强调,自己的能力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为张文保提供援助。

开业两周多的时间,张文保的手艺已经越来越娴熟。

微信图片_20200523144541.jpg

张思豪和母亲。

“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早日筹集到足够的钱,让孩子做移植手术。时间拖的越久,孩子就越危险。”张文保告诉南都记者,移植手术的费用需要30万元,后期还要近20万元。通过经营油条店、筹款、借款等渠道,他已经筹集了几万元,但“还有40多万元的费用交不上去。”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实习生 郭美婷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