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再寻常不过的食物了。可就是这么平常的东西,竟然能让人丢了命!
近日,东莞一34岁女子,将泡发5~6小时的木耳烹煮食用,当天没有吃完,隔天继续吃剩余的泡发木耳。
之后,出现腹痛、腹泻,被家人立即送去急救。
到了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得知是木耳中毒,引起了急性肝衰竭,毒素又引发了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最终不幸身亡。
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因烧伤丧失劳动力的丈夫。
不敢相信,吃了这么多年的木耳,会有这么毒?!
“木耳杀人”事件,几乎年年发生。
谁能想到呢,普普通通一盘木耳,一吃就没了性命。
但仔细看这些木耳中毒的事例,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木耳通常泡发超过24小时。
这就是中毒的关键。
木耳泡久了,很容易产生一种毒素——米酵菌酸毒素。非常致命,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好好的木耳,怎么会有这样的剧毒?
米酵菌酸毒素不是凭空出现的。
如果木耳泡发时间太长,再加上室温较高,就会滋生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而这种致病菌,就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最伤肝,所以,中毒者也常出现黄疸。
肝损伤后,毒素还会有连锁反应,引起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
这一下,肝、肾、肺、脑,都伤到了,这就引发了多器官功能衰竭,九死一生。
更可怕的是,目前这种毒素没有特效解药,中毒后,只能采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肠等急救措施,也因此死亡率很高。
看到这的人,心里是不是在瑟瑟发抖?很多木耳爱好者想必会在心底嘀咕:不吃木耳是不可能的,就没有办法把它灭掉吗?
很难。米酵菌酸太可恶了,它十分顽固,非常耐热。
就算泡过的木耳认真洗过,又在沸水里焯烫过,再下锅翻炒,还是根本灭不掉它。不过,我们还是有办法避开它!
先给大家打一剂定心针,干黑木耳本身并不含米酵菌酸;如果卫生环境良好,在浸泡过程中也很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食用黑木耳食物中毒的人,大多是因为外部环境不良。比如:厨房不干净,或者浸泡的容器残留着其他食物变质的残渣,这就很容易变成米酵菌酸滋生的“温床”。
如果泡的时间短,容器清洁,还经常换水,保持泡木耳的水清澈、木耳没有变黏也没有味道,是不至于产生这种致命危险的。
通常来说,用冷水泡1~2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最多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用热水泡,时间还要更短。
① 泡发超过24小时,就不要吃了,特别现在天气炎热,更容易滋生病菌;
② 泡木耳的餐具要干净,要经常换水,保持泡木耳的水清澈。
③ 浸泡后如果有异味,或者摸到有粘液,说明变质了,赶紧扔掉;
④ 餐具及时洗,厨房垃圾及时倒,保持厨房卫生环境干净。
“米酵菌酸”还容易存在于鲜银耳中。
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鲜银耳。所以,为了安全着想,建议大家还是吃干银耳吧。
发霉的玉米面,也会产生米酵菌酸。
还有一些淀粉类制品,比如河粉、粉条中,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浸泡时也一定要注意,参照木耳泡发办法即可。
像海带、香菇、腐竹这些干货,平时咱们吃得也挺多的,给大家总结一些泡发的技巧。
1.干银耳:直接用水泡,或者先把银耳放到温水中泡开,等它体积涨大后,再放入微波炉,用中火叮1~2分钟即可。
提醒:食用鲜银耳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还是吃干的吧。
2.干海带:海带泡发太久虽然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它的营养往往会在浸泡中流失。干海带浸泡15分钟,86%的碘都被溶解在水中;浸泡40分钟,80%以上的甘露醇也会被溶去。
如果在淡水中浸泡几小时或几天,海带中的营养价值很高的成分便会全部流失,这样吃到的只是些海带胶质和纤维。
正确泡发方法:干海带先用水润软后,再洗净,之后马上下锅做菜,不要放在水中浸泡;如果洗净后再浸泡,最好将浸泡水和海带一起下锅。
海带中含有一种“藻朊酸”,使海带质地较硬,不易消化。
可以在做菜前浸泡海带的清水中放一点醋,使藻朊酸溶解,海带就会变软。
3.干香菇
把干香菇洗干净后放入保鲜盒,在保鲜盒加入没过香菇的水后,再加1~2勺白糖。
接着,盖上保鲜盒盖子,摇晃1~2分钟,这样,就能得到又软又干净的香菇了。
4.干腐竹
把腐竹切成小段,比一整块一起泡更快、更软。
具体来说是:先把腐竹切成一小段,然后再加些盐浸泡,几分钟就能够泡软。
5.干竹荪
把洗净的竹荪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待竹荪泡软后,把竹荪一端的小白圈(菌盖头)减掉。
竹荪的菌盖头是一些不好味道的源头,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浪费,记得一定要剪掉,最后再换清水把竹荪洗净即可。
木耳本身无毒,泡的时间久了才产生毒,记住,一定要随泡随吃,一个小细节,可能救全家一命。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深圳大件事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