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珠海税务对口帮扶的茂名两村,16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0-06-05 08:35

南都讯 近日,珠海往西300多里之外传来一个好消息。由珠海市税务局对口扶贫的茂名新圩村、学福村,两村167户贫困户、43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和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八有”目标。

     据悉,珠海税务部门在对口帮扶茂名市两个省定贫困村过程中,大力实施“五心”精准脱贫工程,着力构建“扶治+扶智+扶志+扶制”脱贫长效机制,取得显著精准脱贫成效。

解决就业

把扶贫车间办进了村里

     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收官带来了挑战,如何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因疫情受阻未能按时复工的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今年初,茂名市学福村在珠海市税务局的帮扶下,把扶贫车间办进了村里,扶贫车间有40余台制衣车,专业加工皮袋、成衣、口罩等,共带动就业约30人,其中5人为贫困户劳动力。“企业+项目+扶贫车间”的帮扶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缓解了村民疫情期间的就业焦虑。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揾工’赚钱,也能照顾到家里,真的非常开心。”在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户说。

     据悉,为了克服疫情对农业耕种带来的影响,珠海市税务局同时为贫困户家庭寻找新的增收路子,从新圩村村民意愿出发,筹集扶贫资金约30万元,为村里添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打禾机和番薯收割机。这样,下地耕作不仅能减少病毒传播影响,而且让春耕春种更加省力。

    据介绍,旋耕机一天能精细翻耕成地60-70亩,相当于10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为每个贫困户家庭每年免费耕作四亩地可节省劳务支出约600元。

     此外,珠海市税务局发挥与企业联系紧密的部门优势,通过多渠道搜集务工信息、耐心上门劝导解释、协助联系点对点返程巴士、推出疫情期间返岗就业奖励措施等,分批次有重点陆续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工作岗位。截至5月底,两村贫困户劳动202人复工率接近100%。与此同时,两村增设防疫、消毒、保洁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家庭务工收入。

800x534_5ed92462451c6.jpg

增加收入

开通直播带货帮助脱贫

     去年以来,网络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销售途径。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珠海市税务局也开设了新的销售渠道,帮助当地村民的农产品走出去。

     “李某某1盒红山(已付款)、卡卡1盒梅华(已付款)、karen2盒梅华(已付款)”“10只电白走地鸡已经到吉大配送点” ……每天中午和下班后,在“珠税扶贫消费”微信群里,下单和配送的信息不停地刷着屏。

     据悉,为了推动消费扶贫,珠海市税务局在2019年专门制定了消费扶贫方案,通过单位食堂采购、干部职工家庭消费等拓宽扶贫产品销路,每月销售金额近万元。

     受新冠疫情和非洲猪瘟影响期间,税务干部职工及家属消费购买的肉类产品,扶贫村的走地鸡占了很大比重。

     520,我爱荔!……”作为荔枝盛产村的学福村积极响应茂名市主要领导网上直播带货行动,在荔枝销售旺季加入了直播带货队伍。

     为了进一步打开荔枝销路,卖个好价钱,两村在抖音、快手、微店等电商平台注册消费扶贫账号,抢抓宝贵时间,让荔枝在最好的季节卖个满意的价钱,并且很快就抢售一空。

    今年,普通品种白糖罂单斤卖到5-7元,比往年提高了近一倍,村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保证。通过线上线下带货销售,很好地解决了扶贫产品的销售问题。

800x534_5ed9246186965.jpg

巩固成果

打造“一村一业”主导产业

     要彻底脱贫,还需要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作为根基。

     珠海税务驻村书记结合帮扶村特点和当地经济实际,总结前期产业发展经验,更加精准优质选择发展脱贫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形式,较大规模发展林下林上经济和田间轮作经济,使有意愿的村民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带动,打造“一村一业”主导产业,壮大村种养产业规模效益,促进村民及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

     在壮大水稻、益智果种植,澳赛羊、走地鸡养殖,光伏、商铺等资产收益项目基地上,新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番薯种植及医疗扶贫项目,进一步巩固村产业经济,为贫困户脱贫增收丰富源头活水。

     据介绍,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新圩村每户贫困家庭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约5000元,学福村每户贫困家庭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超过6000元。产业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注入强大力量。

     珠海税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造血”扶治、“输血”扶智、“活血”扶志、“通血”扶制等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带领村民发展果蔬种植、澳寒羊及走地鸡养殖,以及资产扶贫产业项目,有效推动了贫困户彻底脱贫,改善了村民及贫困户的生活。去年,珠海市税务局被评为“2016-2018年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通讯员曾中华

编辑:李洁琼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洁琼1.0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