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佛山两会胜利闭幕。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在今年仅剩的半年时间里,政府各职能部门将如何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推动佛山各项事业迈向新征程?南都推出“佛山新征程 对话一把手”系列报道,对话市直部门一把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佛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成型、示范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之年。佛山将如何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接下来,我们将在聚焦项目建设的同时,抓好项目串联规划设计,加快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景图。”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棣邦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佛山要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努力把农业农村“短板”变为“潜力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佛山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在聚焦项目建设的同时,抓好项目串联规划设计,加快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景图。
南都:疫情发生后,佛山农业种植户、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唐棣邦: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助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我们市农业农村局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爆发初期,正处于农历新年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关键时期,受消费需求下降、流通环节不畅等因素影响,“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受阻,农产品出现短时间的产销脱节现象。
春节期间,佛山市场蔬菜销售价格出现10-20%的短暂上涨,畜禽及水产品出现阶段性滞销,家禽价格暴跌,草鱼、鳜鱼、乌鳢等品种价格同比下跌15%—20%。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销售量)14.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2.8%。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稳产保供工作专班,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系列举措帮助种植户、农业企业共渡难关。一是全面开展农业企业“暖春行动”,推动63个市级“菜篮子”基地、1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克服困难全面复工复产,保障疫情期间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二是为301家农企办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占全省的9.2%),协助企业破解复工复产面临的运输不畅、防疫物资不足等难题。三是制定出台《2020年佛山市家禽水产品收储和蔬菜瓜果收购、贮藏应急补贴实施方案》,落实财政资金628万元,完成收储家禽89万只、水产品1800吨、蔬菜瓜果3200吨,让积压的农产品平稳“过冬”,减少农户和企业的损失。同时,引导企业在全省“保供稳价安心”平台注册,与沃尔玛传统超市、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进行对接,拓宽供销渠道,缓解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阶段性供需失衡难题。
南都:今年佛山‘三农’工作要重点抓住哪些机遇?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有哪些具体做法?
唐棣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这进一步增强了各区各部门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美丽乡野环境、传统乡土文化等产生巨大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为佛山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委、市委部署,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努力把农业农村“短板”变为“潜力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为加快农业全面转型升级,今年初,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佛山市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方案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园区等重大农业产业平台建设。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以上,推动花卉、水产、果蔬等优势产业连片成群发展。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带动更多的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渔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启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争创一批国家龙头企业,重点培优60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一十百千万”产研直联工程,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5G网络建设,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实现益农信息社服务覆盖全部涉农村居。
四是筑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2.65万亩,启动2万亩鱼塘标准化改造工作。
五是开展“粤字号”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地标性的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力争今年全市品牌农产品数量达140个。同时,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加快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景图
南都:去年以来,佛山大力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方面,佛山今年有什么计划?目前进展如何?
唐棣邦:为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标杆引领性的乡村振兴项目,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部署启动了“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首批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为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示范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配备工作专班,实行项目台账管理,推动各区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抓紧抓实抓细项目建设工作。
截止目前,示范带首批47个节点项目中已启动建设45个、工程过半15个、已完成10个,14个连片打造的“美丽家园”项目顺利实施,所有行政村居均已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样式规范、风格统一的农田“看护房”3161个。示范带覆盖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有效推动花卉、水产等现代农业向示范带内连片集聚。
市相关部门在示范带内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碧道环”,实施“三龙湾”碧道、东平水道、潭州水道等重要水系沿岸绿化景观精品工程,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实施国、省、县道提升工程,不断提升示范带点、线、面结合水平。
同时,市政府按照每个村1000万元的财政扶持标准分批次推进6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首批20个示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第二批20个示范村建设名单已正式公布,预计到明年全市示范村占比将达11.6%。
2020年是示范带初步成型、示范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之年,接下来,我们将在聚焦项目建设的同时,抓好项目串联规划设计,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五大行动”,加快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的实景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做好示范带实施指引等配套政策文件编制,加强项目库建设,有序推动示范带向周边延伸,示范引领佛山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示范带、示范村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向往,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引入国内专业文旅公司,对示范带建设成果进行充分挖掘和包装开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加快融合,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佛山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今年农业农村局将以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五大行动”,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精美农村”。
南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在推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让佛山的乡村更美、更宜居方面有哪些动作?
唐棣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对农村地区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们将以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五大行动”,认真抓好国务院检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的基础上,以农房风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四小园”建设和“三沿一口”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精美农村”。
争取到今年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完成农村公厕的新建或改造1146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深入开展,完成整治农田“看护房”7257个,“三沿一口”环境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按季度组织工作专班对各区、各镇(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形成检查评比结果进行通报,传达压力、压实责任、营造氛围,确保今年底全部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干干净净迎小康。
采写:南都记者洪诗敏 通讯员冯耀明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洪诗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佛山两会,这些热点话题与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