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消息一出令广大影迷们振奋不已,与此同时,上海译文出版社为读者和影迷们精选了2020年新近出版的十本与电影相关的新书,欢迎读者关注。
1、《愤怒》菲利普·罗斯 著
《愤怒》是菲利普·罗斯的第29部作品,《卫报》年度图书。出版前5个月,电影版权即已卖出,最后由《冰风暴》编剧、《断背山》制作人詹姆斯·夏慕斯执导,入围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IndieWire影评人奖在内多家权威影评机构的最佳影片。
小说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俄亥俄州北部温士堡学院里,一群青春躁动大学生们的叛逆挣扎。主人公是出身犹太家庭的青年马库斯,在亲人、信仰、爱情、世俗规则中寻求对身份的突破和精神自由,上下求索过程中与周遭环境产生对立,被动忍耐、愤怒抗争无果后,最终迎来悲惨结局。小说节奏流畅,对年轻人的青春躁动、偏执和苦苦求索刻画得尤为到位。
2、《秋日传奇》吉姆•哈里森 著
《秋日传奇》是美国作家吉姆•哈里森的代表作,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中篇小说经典。吉姆•哈里森的中篇小说多以三部曲形式结集出版,《秋日传奇》中就包括了《复仇》、《独舞男亨》和《秋日传奇》三个中篇故事。
《秋日传奇》是哈里森根据其妻子的祖爷爷遗留下的日记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辽阔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个儿子为了世间正义毅然决心参加“一战”。小弟塞缪尔不幸牺牲,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绝,几欲发狂。战后,特里斯坦迎娶了苏珊娜,可婚后几个月便离家闯荡。痛苦不堪的苏珊娜最终嫁给了大哥艾尔弗雷德。几年后,特里斯坦终于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爱恨纠葛仍然在继续,一切都带着悲剧的宿命感。
3、《香水》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著
十八世纪的巴黎,格雷诺耶降生在城市最肮脏、气味最浓烈的鱼摊上。他天生没有体味,却是一个惊人的嗅觉天才,能够分辨并记住世界上所有的气味。为了追寻最完美的香味,并将之保存下来,少年格雷诺耶受尽磨砺,一步步从香水铺学徒成长为制香大师。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失望后,他终于发现,唯有某些红发少女身上才散发着他追寻的完美香气。为此,他不惜屡屡犯下罪行,萃取她们的体香制成一种神秘的“香水”,将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然而,众人无尽的追捧和痴迷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最终,他选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气味的短暂的王国……
小说天马行空的想象,离奇魔幻的情节,以及对于气味出神入化的捕捉与描摹,都被反复称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诺耶这个嗅觉天才的悲剧人生,反思了个体在理性驱动的现代社会中陷入虚无与异化的生存困境。
4、《雷普利全集》(共5册)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著
雷普利是个出身平凡、生活毫无值得炫耀之处的年轻人,他受一个富商之托,到意大利去游说他放荡不羁的儿子迪基重回家乡美国。但是雷普利一到那里,就深深地被迪基一掷千金的奢靡生活迷住了。他想方设法成为迪基的密友,却又不得不忍受迪基的喜怒无常。最后,他的欲望膨胀到想要将迪基取而代之,而他缜密的心思和冷静的犯罪手法教人措手不及。就在他陶醉于亲手打造的美梦时,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巧合露出了马脚,从而引起警方的注意并受到警方调查……
在这本名作及其后的续篇中,雷普利始终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无间道”中经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考验,背负着过往逍遥法外,并在此后的连锁反应中犯下新的罪孽。雷普利是20世纪犯罪小说中最经典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和心理历程,不仅在类型小说领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且其文学价值对此后的小说,尤其是所谓的“邪典小说”,影响深远。
5、《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是日本世界级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四十余万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导演多达32册、时间跨度从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记。
在淡淡的日常记录中,他的生涯与作品重合,成为一幕独特的人生剧。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生命的尽头,小津安二郎的日记记录了他生活与艺术的真实侧影,在大历史的变迁下,一位真挚而有个性的艺术家,如何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深,最终成就作为世界级电影艺术家的小津安二郎,这部《全日记》向所有读者揭示了其中秘密。
除了日记正文外,信息量充沛的附录也是本书的特色和优异之处,包含了三部分:校异、电影列表、相关人名,资料前所未有地充足与完备,填补了小津安二郎研究和出版的空白。本书可谓小津电影爱好者和导演研究的必收宝典。
6、《无辜者》加布里埃莱•邓南遮 著
《无辜者》出版于1891年,是《玫瑰三部曲》中最重要的一部。这是一个讲述忏悔的故事,贵族后裔图利奥的自白,他贪求欲念的刺激,享受出格的快感;也因为愧对妻子的柔情而焦虑不安,后又怨恨妻子一时的软弱不忠,犯下无可挽回的罪孽。在图利奥身上,“许多模糊不清而又相对立的东西纠缠成一团”,小说着重刻画出人在思想上的矛盾,道德上的摇摆,精神上的折磨。图利奥完完全全是一个邓南遮式的英雄,愤世嫉俗又冷酷无情的唯美主义者,热情的爱人和严谨的知识分子,擅于思考与自省,如此真实,展示了人性的魅力。
小说1976年被改编成电影,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对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以电影《魂断威尼斯》闻名于世。
7、《耶稣之子》丹尼斯•约翰逊 著
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以看似混乱的叙述风格,描绘了梦想家、瘾君子和失落之人梦幻一般的生活,映射了美国几个乡镇青年的精神状态。叙述者看似好几个在相同地方出现的、麻烦缠身的年轻人,实则可能是同一个人。故事述及悲伤、惶然、走投无路和救赎、失去、寻找和再度失去。
《耶稣之子》是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具有一种天然之美和直击心灵的力量,自1992年出版以来深受文学界和读者欢迎,经常被大学创意写作课程选为范本,对当代许多美国作家有深远影响,堪称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
8、《盲人之歌》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短篇小说集《盲人之歌》首版于1964年,是墨西哥文学大师卡洛斯•富恩特斯的第二部短篇作品集。全书由七篇充满魔幻色彩的奇妙故事构成,分别是《两个埃莱娜》《娃娃女王》《命中注定》《旧道德》《生活的代价》《纯洁的心灵》和《捉海蛇》,其中有《纯洁的心灵》《两个埃莱娜》《娃娃女王》《旧道德》四篇曾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每篇故事构思精巧,情节设计充满戏剧性,主人公的命运往往在结尾处陡然逆转,令人始料不及。本书标题“盲人之歌”出自西班牙诗人伊塔大司铎胡安•鲁伊斯于十四世纪编纂的一部诗歌汇编集《真爱之书》的最后一部分。本书出版时间与富恩特斯的处女作《戴面具的日子》相隔十年,在这十年中,通过创作《最明净的地区》《良心》《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奥拉》这四部长篇作品,富恩特斯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娴熟的写作技巧,这一切都使得1964年问世的《盲人之歌》能够成为作家当之无愧的经典力作。
9、《发明圣诞节的人》莱斯•斯坦迪福德 著
1943年,31岁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人生低谷中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圣诞颂歌》。这部作品不仅帮他重塑了公众形象,还深刻地改变了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地位和庆祝方式。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大餐,包括那句热情洋溢的问候语“圣诞快乐”,都是由此流行开来的。
本书被改编成电影,由当红男演员丹·史蒂文斯(《唐顿庄园》中的大表哥马修)和老戏骨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于2017年圣诞节期间在欧美上映。
10、《长日将尽》石黑一雄 著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1993年根据小说翻拍的同名电影(又名《告别有情天》)由英国著名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森主演,获得八项奥斯卡奖提名和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成为影史经典。
编辑:朱蓉婷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影院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