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生吃鱼片感染肝吸虫,左肝被掏空!夏季谨防这些寄生虫感染!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0-07-21 16:58

寄生虫从未离去,可能就在我们的家常菜里,卫生不达标或非常规吃法,寄生虫分分钟赖上你。


男子吃“鱼生”染上肝吸虫

左肝被掏空,壁上布满虫卵

55岁的谢师傅是四川人,春节后出现食欲不振和乏力,起初还伴有不明原因的轻度腹痛、腹泻。4个月过去了,他一直以为是心情郁闷所致,直到出现了三天的畏寒、发热,才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这一检查可把医生和谢师傅都吓坏了,超声影像科检查显示,谢师傅的左肝已经被“掏空”了,变成了一个大脓球,医生仔细测量了一下,大脓球达到19cm×18cm×12cm 大小。

720x599_73580918aab32389.jpg

入院后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脓肿壁上长了很多肿瘤样的结构,而且壁很厚。看来这个肝脓肿不简单。为了让脓球变小,进一步追查“元凶”,医生在超声指引下给谢师傅做了脓球的穿刺引流。结果大量的灰白色脓液被顺利引出,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却没有发现细菌、真菌、结核和恶性肿瘤的“踪迹”。那谢师傅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经过三周的引流和保守治疗,复查增强CT发现谢师傅左肝的脓肿小了一大半,但是肝脓肿厚壁及厚壁上的很多肿瘤样组织没有变化,引流管里引流出来的液体开始减少,而且脓腔也不再进一步缩小,显示出这个脓肿很难自愈。

720x627_5944c0bdf457c545.jpg

经过肝胆外科、感染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及讨论后,贾长库主任、沈伟敏主任医师、徐孙兵副主任医师等,果断地为患者进行了手术将左半肝切除,完整地拿掉了这个迷雾重重的病灶。谁都没有想到,病理显示脓肿壁上大量的肿瘤样结构竟然是肉芽肿性炎性肿块,里面甚至还爬满了灯泡状、壳厚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脓肿内多得数不清,看得人头皮发麻。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它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系统,产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起肝脏反复的炎症、器官衰竭等症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癌。

但是谢师傅的体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虫卵呢?术后,谢师傅回忆,在老家买过当地的鱼做了一次酸菜鱼。“为了追求鲜嫩的口感,鱼片我只用热水氽了几十秒就吃了。”谢师傅说,他们当地有生吃或半生吃鱼片的习惯,当地人称之为“鱼生”。

真相大白了,肝吸虫虫卵喜欢躲在淡水鱼虾等水产品体内,当人们吃了卫生不达标的生鱼片或未熟透的鱼虾等食物时,它就会随之悄悄潜伏进人体。“一旦鱼被肝吸虫感染,吃了生鱼片之后人随即也会感染。”医生告诉谢师傅。

500x352_c7dc747a6512bd43.jpg

此虫繁殖力惊人,每次可产1400到2000个卵,而且可存活20到30年。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贾长库主任说,如果置之不理,它们不仅会在肝内安家,而且会靠肝“吃”肝。医生表示,不管是哪里的淡水鱼和淡水虾,还有经淡水回游的海鱼都有可能被肝吸虫感染。

鱼生里的寄生虫可跟随宿主20-30年没感觉,严重甚至引起肝癌,据广东疾控消息,虽然比起其他传染病(比如:流感、手足口病等),肝吸虫病现在的确较少听说,但在珠江三角洲等水网地区并不少见,我们依然要警惕相关感染风险。


肺吸虫

肺吸虫又名并殖吸虫,可寄生于淡水螺、贝类,以及淡水蟹和蝲蛄(小龙虾的近亲)。虫体带有吸盘,可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各个脏器间到处游窜,以肺部为主;所到之处可引起各个脏器的急性炎症,积液、脓肿、出血,甚至穿孔等。张女士游走性的胸腔积液和肺炎就是由于肺吸虫在肺部游窜导致的。


夏季谨防这些寄生虫感染!

哪些食物易含寄生虫?

600x600_54537c6d9bf31c7f.jpg

600x600_31a43467f457c545.jpg
600x600_49ec79b6f7177163.jpg
600x600_9ba85c9c2a38a4a9.jpg
600x600_ec6d8f28c74d97b0.jpg
600x600_0cb58c00e4da3b7f.jpg
600x600_b88132471ff1de77.jpg
600x600_5f3b3dc97cbbc409.jpg

不管吃什么,煮熟才是硬道理!夏季高温闷热,正是虫媒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高发期,切记要严防“病从口入”!


来源:深广电第一现场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