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12周年,汪涵感叹“甘苦自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0-08-07 21:16

微信图片_20200807183118.jpg

最新一代天天兄弟王一博、大张伟、汪涵、钱枫

南都讯 记者黄晓雅 实习生蔡倩琦 本周,综艺圈的前浪们纷纷迎来纪念日,后浪们则迫不及待地加入战局。两档国民综艺IP将迎来具有纪念意义的节点——《天天向上》将迎来12周年庆典,《奔跑吧》迎来第100期特辑。在综艺节目光速迭代的当下,老牌综艺和综N代能宛若新生逆风上扬实属不易,它们的成功在对业内也有着标杆一般的重要意义。近日,汪涵及《天天向上》制片人沈欣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享了节目12周年的感悟。

汪涵:12年甘苦自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Q:《天天向上》12岁了,您认为节目吸引观众长情的秘诀是什么?

汪涵:但凡上了十几年的节目,一定会是铁打的栏目,流水的观众。观众随着年龄的增加,欣赏水平的提高,亦或是其他的原因,都会有离开,因为他们成长了嘛!所以,如果说一定是有什么吸引长期关注的话,那就是我们导演组也好、主持人也好,对这个节目的长情,比观众的长情还要长!

Q:您带领《天天向上》走过整整十二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天天向上12年的话,您觉得是哪个词?为什么是这个词?

汪涵:如果让我来说的话,就是“甘苦自知”吧!如果还要加问一个为什么的话,怎么说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有的为什么都在这四个字里面了。

Q:《天天向上》12年生涯中,遇到的最难的时刻是什么?

汪涵:其实所有的难处度过了,也就不叫难处了。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哪有什么难处,我们已经12年了,现在或多或少还有那么多观众在关注我们。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那些所谓可以用难处来形容的事情,似乎都已经变成了茶余饭后的一些,可以让大家会心一笑也好,扑哧一笑也好的一些谈资了,因为终究我们是度过了,不说一帆风顺,当然也不说踉踉跄跄,反正我们已经走到12年了嘛。

Q:在《天天向上》节目中,最担心遇到什么情况? 有什么让您捏把汗的?

汪涵:不太担心什么,朗朗乾坤,有这么多台前幕后的人,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有湖南卫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登高望远。最担心的是做节目的人,不管是导演组也好,还是台上的兄弟,担心他们因为过多的工作,很忙很拼,把身体磨坏了,其他的还真没什么担心的。总而言之,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就是担心大家的健康吧。如果一定要说捏把汗,就是怕自己现在不够年轻。

微信图片_20200807183056.jpg

(左二起)第一代天天兄弟:欧弟、汪涵、田源、钱枫、俞灏明。

制片人沈欣:《天天向上》和其他综艺最大的区别,是它的新闻价值和热点效应

Q:《天天向上》是如何不断发掘新鲜感,做到既有趣又有格调? 

沈欣:《天天向上》跟很多市面上的综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我对我们导演团队的要求,也是介于新闻记者和综艺导演当中的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我们的导演在做所有的选题以及收集素材的时候,他们会像新闻记者一样深入到前线,甚至是边远的山区或者是我们边境上,去搜寻最有趣的人物、最有说服力的题材,回来进行梳理整理,把它做成节目给观众看。所以《天天向上》跟市面上的综艺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事热点的效应吧。

对于《天天向上》而言,12年了,其实每一期节目的制作都是非常辛苦的。也许从屏幕上我们只会看到一两个嘉宾或三四个嘉宾在表达、在互动,但实际上,私下里我们会走访十几个甚至多到上百个嘉宾来对一位嘉宾的观点或输出进行支撑,相当于我们每做一期节目就是对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深度研究,我们想做到的是一个尽量详实的、广谱的且正确传达。

Q:拥有“定海神针”汪涵的“天天兄弟”,是培养明星的摇篮,现在王一博和大张伟等都有不错的发展,如何让他们在节目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并保证合作长久?

沈欣:其实我们的一博也好,其他主持人也好,很乐于加入这个集体,并一直在这里坚持下去的原因在于,《天天向上》跟它的初衷发源地一样,它是一个学校。在这当中,我们会不断地接触到新的行业、新的领域、新的人物,主持人也好,导演也好,在这里大家可以非常轻松且愉快地学习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氛围。

编辑:刘卫华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卫华1.6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