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骨肉瘤,而且恶性肿瘤已经侵犯了胸廓肋骨和部分胸椎。传统的手术切除,似乎已经没有了机会。可就在外院姑息化疗失败,患者不甘心接受生命的倒计时,他慕名找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骨与软组织科求诊。
于是这个华南地区最大的肿瘤诊疗中心的多个学科团队开始联手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在争取到了手术契机后,成功的摘除了肋骨、部分胸椎椎体上的肿瘤。还利用3D打印技术为其重塑了胸椎,避免了手术带来的截瘫。
胸部包块恣意生长11个月 姑息治疗还失败了
30岁的毛先生在1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左胸壁出现一个包块,不痛也不痒,当时并不在意,转眼大半年过去,肿块越来越大,毛先生终于意识到不对劲,到当地医院就诊。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左胸部的包块竟然是个肉瘤,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肿块来自第6后肋,并胸4-8椎体水平椎管受侵,活检病理提示倾向软骨肉瘤。当地医院医生告诉他,肿瘤范围太大,手术机会渺茫,只能姑息治疗。毛先生顿时感到五雷轰顶,万念俱灰,心情低落到谷底。迫于无奈,他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姑息化疗,没想到化疗后症状越来越严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现象。
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毛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骨与软组织科王晋教授门诊,在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后,王晋教授立即为毛先生安排了紧急MDT会诊。眼看毛先生呼吸困难症状一天天加重,中肿肉瘤MDT团队分工协作,与时间赛跑。影像学检查显示毛先生左侧胸壁巨大软组织肿块,符合肉瘤,胸4-8椎管内多发结节,考虑转移,并椎体及部分附件肿瘤浸润,左下肺压缩性肺不张,并中大量胸腔积液。会诊病理提示为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由骨与软组织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微创介入科等多学科组成的中肿肉瘤MDT团队短时间内多次进行联合会诊讨论,最终确定了“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先期进行的辅助治疗使小伙子的肿瘤体缩小了,这为下一步手术切除赢得了契机。
化疗缩小肿块赢得了手术契机 采用新技术重建了患者的胸椎
时间就是生命,治疗早一分,挽救患者生命的机会就多一分!诊断明确后,立即对毛先生进行了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短短3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肿瘤也较化疗前明显缩小。毛先生终于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在为毛先生高兴的同时,王晋教授明白,化疗效果显著只是胜利的一小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这是骨与软组织科多学科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王晋教授团队决定对毛先生采取前后路联合T4-8椎体肿瘤En-Bloc切除+左第5-7肋骨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运用3D打印技术,手术团队摘除了肿瘤,还重建了患者的胸椎。
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就有损伤脊髓的风险,造成患者截瘫,国内类似高难度手术鲜有报道。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骨与软组织科术前与手术麻醉科、ICU、输血科及手术室骨科专业护理团队多次反复商讨手术细节,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在各科室的倾力配合下,王晋教授主刀,电生理全程监测每一个潜在的风险点,透过反馈的信息来判断手术是否伤及脊髓。
术后检查发现,手术取得了成功。
经过10余小时的手术,毛先生的肿瘤终于整块切除。手术过程中,多学科手术团队配合默契,术程顺利平稳。
通过治疗和后期康复,毛先生正在逐步的恢复。
在ICU团队的精心专业照料下,毛先生情况稳定后顺利转回骨与软组织科病房。骨与软组织科护理团队时刻关注着患者生命体征,帮助毛先生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在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毛先生终于顺利康复出院。30岁小伙重获新生!
去掉椎体还不伤及脊髓这是在鸡蛋上跳舞
毛先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被称为骨科领域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在国内有能力开展相关手术的医院少之又少。手术中既要成功去除被肿瘤侵犯的胸椎椎体,又要确保取出椎体的过程中不伤及脊髓,其过程不亚于在鸡蛋上跳舞。
中肿骨与软组织科已常规开展多节段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手术,标志着中肿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接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骨与软组织科成立于2017年3月。骨与软组织科联合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名专家,成立骨与软组织肿瘤多学科协作组,确保原发和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得到最佳的综合治疗。
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萧嘉佳
通讯员陈鋆 常璐显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