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谈数据画像:帮别人买大码衣服,担心被打上胖了的标签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0-09-20 11:44

WechatIMG643.jpeg

活动现场。摄影/潘颖欣 孙逸辉

“App对于青少年上网行为,少一点追踪,多一点关怀。”9月20日上午,歌手、演员王源亮相国家网安周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日活动现场。在“观点交锋”环节中,王源与来自企业界、安全圈和媒体的专家围绕数据画像、精准推送、隐私保护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作为公众人物,王源提到在很多情况下面临被追踪的情形。但是相比现实生活中,App的追踪更加隐蔽和难以感知。王源以粉丝为例称,经常有人基于年龄等因素给特定的粉丝人群画像,比如有妈妈粉和姐姐粉等,而大数据公司画像跟粉丝贴标签的行为有相似之处。

在他看来,如果这种标签贴得恰当的话,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商家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但是现在大数据画像,好像已经超过普通标签的概念。”王源称自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刚刚聊到或者搜索到某样东西,很快收到App的推送。一开始他觉得很方便,可是后来想想有点后怕。

“这种画像的积累次数越多,会不会使得个人信息暴露越多?会不会我们的有些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王源担忧道。

隐私护卫队注意到,在参与圆桌讨论环节,王源分享了很多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及其背后的担忧。比如有段时间他心情不好,听了很多曲风低落的音乐,“但我的心情已经变好了”,平台推送的还是听起来“难受”的歌曲。还有他帮别人买了大码衣服,是否会被平台打上“你胖了”的标签。

在他看来,“如果App未告知用户任意追踪、记录,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行为,可能带来电话骚扰、短信轰炸等后果。”

当天,王源还谈到对另一种新型追踪方式的看法——人脸识别。

隐私护卫队此前报道,伴随着垃圾分类热潮,在浙江、广东、福建、内蒙古等地,部分小区内新摆设的垃圾投放设施配备上了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地方的学校在教室通过这项技术判断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有商场用以识别人流量,还有厕所为防止有人盗纸,也用上了这种技术。

如果不涉及公共安全却大范围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王源表示不太赞成。为了不被识别,“我们每天遮上脸也不是办法,况且现在戴上口罩也能进行识别。”

最后作为一名00后,王源也谈了青少年上网的问题。他说相比成年人,青少年缺乏判断和识别能力,他们所处的网络空间更加脆弱更需要得到保护。而App软件并不会因为是青少年就减少画像。这种将用户标签作为利益最大化工具的行为,在他看来并不妥当。因此,他呼吁“少一点追踪,多一点关怀。”

此外,“青少年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避免受到网络的伤害。”王源说。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0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