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儿子眼角膜的环卫工:独自抚养11岁女儿,把痛苦埋心中

南方都市报APP • N视频
原创2020-10-20 12:37

7岁儿子玩耍中不幸溺亡。强忍着巨大悲痛,61岁的顺德环卫工刘庚梅主动提出无偿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我都没办法,我都控制住,因为捐赠器官不可以想太多,要快速做决定。”令人宽慰的是,儿子的眼角膜找到了两位合适的移植患者,移植手术很成功,光明得以延续。

今年中秋,是儿子走后的第一个中秋。仍在上班的刘庚梅中午比平时早了一点收工,回家给女儿做了一顿饭。弟弟走了之后,女儿的饭量也减了大半。

儿子走之前,刘庚梅的妻子已病逝。他总是安慰相依为命的女儿,“不必太难过,要把这些痛苦埋在心中”。

N视频】

强忍悲痛捐赠7岁儿子眼角膜

2020年7月3日,刘庚梅七岁的小儿子不慎掉入水坑,一条鲜活的生命片刻逝去。“(那天)六点半至七点,消防中队的人已经赶到这里抢救。七点零五分,我才走过来。”刘庚梅是环卫工人,儿子溺水时,他就在距离事故现场不到两百米的街道打扫,从熟人口中得知孩子落水的消息,马上赶了过去,然而孩子已被宣告抢救无效身亡。

经过民警调查,刘庚梅才得知,孩子是想洗手,不慎坠入1.1米深水坑中,不幸溺亡。

图片 22.png

刘庚梅在儿子溺亡的水坑旁。

61岁的刘庚梅是广东肇庆封开县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顺德容桂打工,目前从事环卫工作。妻子于2018年因病去世后,他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除不幸去世的儿子外,还有一个11岁的女儿刘燕群,目前正读小学四年级。

“孩子救不了没办法,如果他的眼角膜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蛮值得的。”得知眼角膜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后,刘庚梅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提出无偿捐赠儿子的眼角膜,帮助有需要的人重返光明。他也成为佛山第二人民医院新冠疫情以来首个捐赠眼角膜的人。

23.png

工作中的刘庚梅。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儿子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刘庚梅54岁才有了他,算是“老来子”。“在产检时就发现他有唇腭裂”,但刘庚梅还是坚定地要把孩子生下来。由于从小就有语言障碍,7岁的儿子只会叫“妈妈”,从未喊出过“爸爸”两个字。儿子在2019年9月做完腭裂手术。如果意外没有发生,经过语言康复训练,今年7月,刘庚梅或许能听到儿子喊出第一声“爸爸”。“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看什么学什么,学什么都很快。”刘庚梅说。

“我有时会带他去公园玩水,很多小孩子都在那里玩,没理由会出事的。这件事有人有错,挖了水坑之后没有填上,也没有围蔽措施。”刘庚梅在社工帮助下申请了法律援助,试图用法律手段为儿子的溺亡讨一个“说法”。虽然希望不大,进展颇微,但刘庚梅仍坚持奔走着。“一想到这些我都好心痛,但我都控制住。”

WechatIMG3215.jpeg

刘庚梅和11岁的女儿刘燕群。

而11岁女儿刘燕群对弟弟的思念也无处遁藏,当记者问起,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轻轻说了声“我想他”。

父女俩的“一半中秋”

 “飞鹅墓园,刻了孩子的名字,社工问我要不要去参观一下,我说不用了,扫地很忙,没有时间去”。

今年的中秋节,刘庚梅如平常一样忙碌,早上五点钟便出门打扫街道。这天清晨下了场小雨,街道上一路水洼映着密云,刘庚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荧光绿长袖工作服扫着满地落叶和垃圾。从前一天傍晚五点开始,这里摆满各种流动摊位,等到早上街道便一片狼藉。

“做环卫工要把地扫干净,也不能等到第二天再打扫,不然垃圾就没地方放了。”忙碌的工作甚至让他无暇顾及中秋节,“知道今天是中秋节又怎么样,我们环卫工,一整年都是这样的生活,不用太过隆重,一切从简。”他说。

让这一天稍微有点仪式感的,便是他比平日早些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提前回家做饭给女儿吃。

图片 31.png

中秋节,刘庚梅在生火做饭。

刘庚梅和女儿住在一间月租两百元的破旧砖瓦房里,父女俩睡上下铺,一旁的桌子上放着女儿的课本和社工送来的月饼,拐角的厨房与一棵枯树融为一体。

“这些柴就是这棵树的”,刘庚梅用粗糙黝黑的手掰开枯树皮放到炉灶里,跳跃的火焰映照着杂乱昏暗的厨房。父女俩分工合作,洗菜、切菜,很快,豆角炒五花肉,辣椒炒鸡肉,金针菇汤,青菜一碟,一顿丰盛的中秋午餐就上桌了。吃饭时,父女俩谈天说地,从顺德九十年代时的洪灾讲到宇宙起源,天马行空。

5727.jpeg

刘燕群与玩伴。

中秋节下午,刘庚梅也提早了下班,推着自行车来到公园找女儿燕群,父女俩玩起了毽子,“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子打。”刘庚梅举起毽子投了出去,“哇”,父女俩一来一回,笑声溢满整个公园。

父女俩还买了一个小小的纸灯笼,点起一支蜡烛,蜡烛的光影影绰绰。比起精致的玩具灯笼,燕群更喜欢这种原始的灯笼,她说:“你看,它的背影,好好看。”

WechatIMG5740.jpeg

刘庚梅和女儿刘燕群在公园踢毽子。

弟弟走了之后,燕群的饭量也减了一大半。刘庚梅总是安慰她:“好好吃饭才能好好学习,不必太难过,要把这些痛苦埋在心中。”


文字:南都记者 刘威 陈飞龙 实习生 陈俏滢

视频:南都记者 刘威 实习生 陈俏滢

编辑:陈蓓蕾,胡群芳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