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摔跤可以说是见怪不怪的事。绊到个石头、踩了个瓜皮…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站起身拍拍灰就无大碍了。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摔个跤却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老去:心灵越坚强,身体越脆弱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作为占比重较高的老龄化人口国家之一,我们国家对于老龄化的问题相当重视。
近些年来,老年人骨折的病例也在不断上升。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对老年人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老年人的骨骼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最为常见的髋部骨折,更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据统计,全世界80%以上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存活者功能恢复率不及40%。对于高龄患者这一类特殊人群,罹患内科基础疾病的比例高,身体机能差,更难从髋部骨折的打击中走出来,因此保守治疗成效甚微。
然而手术治疗也并非毫无风险,手术和麻醉本身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一次打击。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身体机能越差,手术风险就相应越高。很多患者家属因惧怕手术风险,而选择让老人家放弃手术。
积极手术,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其实,风险虽然存在,但是因为手术、麻醉及其相关并发症在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例数,要远远少于选择保守治疗不幸去世的病例总数。如果没有手术绝对禁忌症,借助目前先进的医疗技术,仍然鼓励患者及家属接受手术治疗。
一旦闯过围手术期危险期,手术后患者由于骨折导致的剧烈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进行翻身、坐起等活动,进排痰,减轻褥疮、肺炎、深静脉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高龄患者手术已不再是“禁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协和深圳医院骨关节科作为一支成熟的优秀医护团队,有着一套系统而健全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高龄患者手术已不再是“禁区”,为高龄高人手术治疗及完善的术后跟踪指导,系统的功能锻炼,不仅为老人带去了福音,也使老人们重获新生。
借着协南合作的机遇,今年9月,骨关节科迎来了第五位武汉协和医院关节骨科驻深圳的刘先哲教授。刘教授带来了武汉协和医院更为前沿的诊疗理念、更为规范的手术技术、更为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
结合医院实情,优化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术前检查和评估,使得更多的深圳老年患者得到高效优质的救治,尽最大可能让患者及早脱离卧床状态,重回正常生活。
(刘先哲副主任医师简介)
医学博士,武汉协和骨科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骨科/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98岁患者重获“新生”:他们,全力以赴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10月国庆以来,协和深圳医院骨关节科在刘先哲教授的引领指导,以及全体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成功救治二十余例超75岁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75岁以下1人,75岁至85岁10人,85岁以上10人,其中最年长患者98岁。所有病人均已顺利出院,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
老吾老及人之老,齐心创健康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政策,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其中“医养结合”正是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品质的提高。
协和深圳医院骨关节科全体医护人员将持续开展高龄髋部骨折救治工作,为高龄老人的健康助力,以实际行动全面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共同敬老、爱老,与医院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年轻不再、徐徐老去的亲人,筑建一片健康的福荫。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