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次!盲道检察公益诉讼圆桌直播会举行,多方齐帮“盲”

南方都市报APP • 记者帮
原创2020-11-26 19:47

11月26日上午,全省首次盲道检察公益诉讼圆桌直播会议在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举行。广州市残联、市盲人协会的负责人,黄埔区公安、住建、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黄埔辖区多条街道、广州地铁集团、黄埔区盲人协会、黄埔区平安促进会、黄埔区青协和青桔共享单车的代表共同参加会议。此次圆桌会议目的是为了广泛凝聚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共识,切实维护视觉障碍群体的合法权益,并助推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与南方都市报于今年9月8日共同签署《关于守护公共利益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检察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并依托检察公益诉讼法律议事堂“1+1+N”创新模式(即“黄埔检察+南方都市报+N个相关单位”),为加快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检察机关负责、行政机关协同、新闻媒体关注、社会共同参与”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抓手。

上一期的检察公益诉讼法律议事堂“1+1+N”主题为“守护头顶上的安全——高空抛物”,而本次检察公益诉讼法律议事堂“1+1+N”主题则是“看好脚下的路”——别让盲道变成“忙道”。

4.jpg

26日上午,全省首次盲道检察公益诉讼圆桌直播会议在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举行。

黄埔区检察院:

助盲公益诉讼再出发

共画公共利益“同心圆”

今年7月,一则“盲童学习走盲道”的视频新闻引发网络热议,盲童妈妈拍摄的视频细节让人心痛,盲道是否畅通无阻,也再度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锦良介绍,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5月在全市开展“盲道检察公益诉讼专场监督活动”,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恒思济益”的检察公益诉讼新理念,成立“开展盲道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工作小组”,并为此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包括收集盲道线索、发函咨询、实地排查、委托第三方评估等。

3.jpg

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锦良介绍该院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刘锦良副检察长在会上表示,公益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公益保护合力。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希望能以盲道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治理,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法治助手”;二是希望广大媒体积极行动,和公益诉讼检察官一起携手担负起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三是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保护公共利益的同心圆越画越大。“相信在区委正确领导,各职能部门、相关协会企业以及媒体的协助配合下,黄埔区的视障群体将会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据黄埔检察院检察官李雨航介绍,目前黄埔检察院共审查涉盲道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5件,立案2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份以及检察公益诉讼告知函1份,行政机关采纳率为100%,以实实在在的办案成效促进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相关职能单位已出动780人次,完成全区620条市政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检查,发现问题盲道221处,目前基本上已全部整改到位。

如黄埔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中新知识城某小区南门(靠近地铁口)存在风雨连廊人行通道上(设置有盲道)被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占用停放和摆摊经营的情形,导致包括视障人士群体在内的居民无法正常在风雨连廊内行走,让风雨连廊失去使用功能。

该院及时向相关职能单位发出3份检察建议。相关职能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一是展开了18次联合行动,共清理乱停放非机动车1200余辆以及整治“六乱”200余宗;二是设置了3处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和1个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点;三是对全区55公里范围内风雨连廊旁设置“禁止停放非机动车”标识,正确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停车管理秩序,避免占用盲道。

通过开展盲道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

2.jpg

圆桌会议现场。

“1+1+N”展现公共议事新模式

多方汇集达成助盲共识

盲道被占用等问题,也是南都一直在关注的民生话题。作为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的南都“记者帮”记者也在会上做了案例分享。今年7月至今,南都记者多次走访与测评,发现黄埔区内一些盲道存在被侵占、磨损老化和设置不规范的情况,将线索反映到各街道办和职能部门后,部分盲道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他希望各部门、各企业、各方力量能够共同发力,以自身特长和领域,保障盲道畅通,维护视障群体合法权益。“在文明社会里,盲道与下水道一样,是城市的良心,广州是个发达且温暖的城市,希望大家为盲道做出的努力,能让这座城市更温暖。”

“放心大胆在盲道上走的时候,踢到单车等障碍物真的很疼。”在会上播方的一段采访视频中,视障人士表示走在盲道上,刮碰、擦伤是经常发生的事。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维权处处长古念群认为,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盲道被占用和设置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将一些不合理问题进行责任追溯,以发挥警示作用;在地铁口、大型人群等增加“强提示”标志;把公益诉讼范围,扩充至除盲道外的无障碍停车位、洗手间、电梯等。

黄埔区盲人协会会长杨俊表示,盲道对于视障人士来说是出行必须使用的公共设施之一,盲道上的障碍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他呼吁,不要占用盲道,不要把单车、物品等放到盲道上,同时建议在设置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时,可让残障人士进行试用,以便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5.jpg

黄埔区盲人协会会长杨俊在会上发言。

黄埔区联和街道办事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今年7月份处理辖区盲道综合整治问题的经验。黄埔区公安、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言,对责任归属、落实治理措施等发表了意见。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秘书林转娜提议,建立志愿者参与盲道管理沟通机制,让五万多名黄埔青年志愿者也参与到盲道治理工作中,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青桔单车作为唯一一家参会的共享单车公司,其出席代表运营经理张玮晟表示,将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企业、用户、主管部门三方共同推动文明骑行及有序停放,避免压占盲道,确保盲道畅通无阻。

在黄埔区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推动下,与会各方基本明确了各自的盲道监管职责,并对后续盲道治理工作如何展开工初步达成了共识。


统筹:南都记者 李陵玻 李欣

采写:南都记者 魏志鑫 吴笋林 代国辉 钟丽婷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徐杰

评论支持:李海华 黄波 张子庆 王晓瑞 何起良 吴楚茵 晏文龙

编辑: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广州检察公益诉讼“1+1+N”联合行动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