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东莞市文化馆南城分馆内热闹非凡,2020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总决赛在这里上演。选手们用奉献了一场演讲与口才的盛宴,让垃圾分类的好声音久久回响。本月下旬,主办方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届时,还将有国内知名的演说大咖助阵,传授当众说话的技巧,上演一场垃圾分类版的演讲与口才公开课。
颁奖典礼将打造演讲口才公开课
听故事、学知识、赢大奖,2020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号召选手主动分享与生活垃圾分类有关的故事、观点、政策、知识。自活动启动以来,先后有近千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海选、初赛,成人组和少儿组各8名选手进入了最后的决赛。
经过东莞市演讲学会专家老师的评审,来自清溪镇第三小学的郑金雁(成人组)和吴芯愉(少儿组)得分第一,来自东莞市机关幼儿园的钟宇欢(成人组)和茶山第三小学的朱思晨(少儿组)得分第二,来自东坑镇多凤小学的丁礼如(成人组)和可园中学的蔺子杰(少儿组)得分第三。
少儿组第一名吴芯愉。
所有入围初赛的64名选手都将获得优胜奖荣誉证书和奖品,一、二、三等奖的奖品为华为平板电脑、P40手机和智能手表。本次比赛还设置了网络人气投票环节,来自莞城中心幼儿园的谢丽和御花苑外国语学校的施昱含分获成人组和少儿组最佳人气选手。
此次活动由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主办方将于本月下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各路参赛选手将重聚一堂,再次展现自己的慧心妙舌。
届时,还将有国内知名的演说大咖助阵,传授当众说话的技巧,在年终岁尾上演一场垃圾分类版的演讲与口才公开课,点燃全民“分”享和表达的欲望。
成人组一等奖获得者郑金雁。
比赛选手也是垃圾分类践行者
在此次演讲比赛主要评委、东莞市演讲学会秘书长刘禹仪看来,演讲是语言艺术皇冠上最闪亮的那颗钻石,本次比赛的绝大多数选手综合实力强,在仪态、声音、文本、应变等方面都展现出高的水平。“三分演七分讲,个别选手表演和朗诵的痕迹明显,在舞台上的张力要是再小些就更好了。”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选手除了在舞台上展现自己能演善道的一面外,还做到了言行合一,“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在生活中也是真正的垃圾分类宣传者和践行者。
成人组的一等奖获得者郑金雁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她在课室垃圾桶旁准备一个箱子,收集废旧作业本、瓶瓶罐罐等可回收物,并用红纸写了“宝藏”二字贴在上边,然后变卖“宝藏”换来精美的文具奖励给学生。她还在班上成立了红黑蓝绿(四分法垃圾桶颜色)宣传队,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
少儿组的一等奖获得者吴芯愉的演讲题目是《爸爸帮我捡回了道德》,全文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回忆了自己在重阳节登山时因为随意丢牛奶盒而被爸爸教诲后的所思所想。选手阳玉欣是一名记者,在一次采访中,她被一位热衷于参与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的68岁阿婆所感动,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向老年人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
选手袁爱凤在演讲中向观众发出了来自垃圾分类的呼“换”的号召,她不仅仅分享了加拿大送水工用别针换避暑的趣闻,还谈了自己在智能垃圾分类机前,扫码投物获积分换冷饮的经历。选手丁礼如在看到有网友提议组建东莞垃圾分类环保讲师团的建议后,更是马上想到要报名参加。
本次演讲比赛得到了全市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有多名老师报名参加,甚至多次出现同一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同台竞技的场面。丁礼如、郗纯利、谢丽等进入决赛的老师还是幼师,他们在演讲中都分享了自己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践行“垃圾分类从娃娃做起”的创新实践。
成人组人气选手谢丽。
【选手有话说】
一开始觉得人微言轻,可能不管用。但是,行动起来以后,我发现,其实身边有许多志同道合者。学生从一开始旁听我试讲,到主动上来与我一起为垃圾重新分类,我又感觉行胜于言,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郑金雁
演讲稿是我的亲身经历,是原创哦。给我一个话筒,我就能征服整个舞台。上台,要面带微笑仪态大方;演讲,要能说会道慷慨激昂;下台,要步履从容气宇轩昂。我们要把评委看作是倾听我们心声的朋友,要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故事。
——蔺子杰
我的切入点是我身边的故事,没有大道理没有大数据,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植入个人情感,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引人入胜。 三分演七分说,权衡好表演和讲说之间的关系,情感的把控需拿捏得当。由于我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我把台下的观众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学生,注意停顿,有起有伏,真情流露地与他们分享。 ——钟宇欢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通讯员 莞佳
编辑: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