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各学段学校学生寒假放假安排及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广东常态化监测20余万份,全阴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副书记黄飞介绍,截至1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065例,其中境外输入669例。目前在院37例,均为轻症。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对11类重点场所和粤港跨境货车司机活动场所的外环境、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监测,截至2020年12月,分别采集样本17.07万份、4.54万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总体来看,当前广东省均属于低风险地区,全省疫情总体保持平稳。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副书记黄飞介绍,广东将有序推动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力科技手段。我省目前正在按照优先口岸城市、优先重点人群的方式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其中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业人员、内地跨境司机、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基层一线防疫人员等重点人群已基本完成首针疫苗接种工作,近期重点聚焦民航、铁路等春运一线人员的接种。截至1月7日,全省已累计接种121.09万人,总体平稳有序。
境外来粤人员严格执行14+7原则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副书记黄飞介绍,广东将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国内个别境外人员解除隔离后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我省强化入境人员健康管理,对境外来粤人员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社区健康监测的闭环管理措施,并在入境后第1、7、14、21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针对近期英国报告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情况,我省加强监测预警,对所有境外输入阳性个案样本进行回顾性基因测序,先后在纳入闭环管理的病例中发现新冠病毒英国突变株和南非突变株。针对近期国内多地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我省坚持主动排查,对14天有中高风险所在县(区)旅居史的人员,严格落实“四个一”(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并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切实做到追踪到位、排查到位和应检尽检,确保一个不漏,切实控制传染源。
广州海珠区通报案例不是感染英国变异株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黄飞还介绍了广州市海珠区1月7日通报的病例情况,他表示,该病例为境外输入至入院、出院,都是闭环管理。出院后的1月3日检测后为阴性,6日经广州疾控中心复查核酸为阳性,7日省疾控复核为阴性。93人密接都进行了检测全阴,环境样本60多个,都是阴性。
我们对其进行了基因测序,该病例属欧洲毒株,不属于英国变异株,判断是一个境外输入复阳病例。我省的复阳病例的密接中,尚未发现有后续感染。
广东划为6个片区对口负责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副书记黄飞介绍,全省划为6个片区对口负责,确保发生疫情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疫情处置。全省441个发热门诊和1474个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发热门诊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发热诊室实现乡镇全覆盖,切实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健全省、市定点救治医院为支撑,县级后备医院为补充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定点救治体系,完善病例跨区规范转诊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持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目前全省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共644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省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145.1万份,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人群筛查。
每个县镇村安排对口支援的发热门诊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黄飞表示,近期国内发生农村疫情聚集性病例,大家都担心农村疫情防控。广东一直高度关注,也进行了分析、研判和广东漏洞、短板的查补。目前冬季,农村阴冷环境适合病毒活跃,春节期间,大量人员回归农村,人员聚集增加 ,防控难度增加。广东已要求各基层、农村做好积极准备,做好各级应做的应急准备,比如物资储备、县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医学处置能力。要有县镇村各级的应急预案和演练。
此外,要做好基层地区的监测灵敏度、敏感性。加快发现的能力,是防控的重点,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对发热、咽痛的要高度敏感 ,一定要预诊分诊阶段就要提前处置,立即隔离、报告。广东有安排每个县镇村对口支援的发热门诊,由门诊派专车接送。对强行离开,不愿配合专车接送至发热门诊的人员,第一时间汇报有关部门采取及时管控。
此外,广东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院感防控,并提升防控意识和能力。关键时期,要做好防控准备,防院内感染,对重点区域做好三区两通道的管理,做好预诊、分诊。
30万外省学生应“错峰”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介绍,据统计,外省在粤高校学生约30万人,各高校统筹考虑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情况,按照“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高校学生离校时间为12月30日至2月6日,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月18日至3月8日。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放假时间为1月10日至25日,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为2月20日至3月1日。
各学校按照“一人一档”,制定离校、留校学生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去向明。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要严格按照我们的“四精准”“六分”“一独立”的要求,排查清楚疫情中高风险返校师生的人数和分布,妥善安排重点人员返校时间,严格落实重点人员返校后的健康管理要求,杜绝可能的传染源进入校园。疫情形势变化很快,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因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配合组织好疫苗接种等工作。
考试疫情防控:有发热者需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
邱克楠表示,要求各级教育和卫生部门指导学校严密做好各类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期末考试和各类术科统考即将开始。针对秋季学期一直在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学校按照教学安排组织期末考试,在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基础上,每所学校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备用考室,处于传染病急性期的学生安排在临时隔离考室考试。
而春节前安排的跨省、跨校统考项目主要有普通高考音乐、舞蹈、体育术科统考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考音乐、舞蹈、体育术科统考于1月9-22日,在广州市部分高校举行,考生合计3.05万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1月9-10日在全省21个地市举行,考生合计31.26万人。另外,广东还有部分学生将参加外省高校的术科校考。
针对跨省跨校参加考试的学生,组织考试的学校,要密切排查考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经评估视情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既要保障考生考试权利,又要确保考试疫情防控安全。对有学生赴外省参加考试的学校,同样要做好学生返校前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报备和健康管理,严防疫情进入校园。
邱克楠表示,考试前要求考生签署防疫责任书,有发热、健康码红码者,去过境内外中高风险地区、城市,需提供7天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为9万留校师生提供保障
要求各地各学校全面抓实抓细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假期期间,学校要把好校门关,人员进校测温登记,师生员工持证进出校园;学校后勤和校园中社会服务机构人员,须经严格的身份登记、核验、测体温后方可进入校园;校外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校门。要不断完善校园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假期期间值班值守、信息报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发现师生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情况,要及时核实、迅速上报、果断处置。
近期国内几起涉校疫情,都是因家长或家庭同住人员被感染,传给学生,再将疫情带进学校传给其他老师同学。密切家校联系,抓好“家长-学生-校园”传播链防范,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尤其重要,希望广大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防控要求。
要求各地各学校精心组织留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我们建议家乡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假期期间原则上留校。初步统计,寒假期间全省留校的学生和外籍、港籍教师约9万人(含高校内地籍学生6万人、外籍师生7000人以及香港籍师生约10000人,内地高中班8000人、内地中职班1446人),他们将被一视同仁的对待,纳入学校统筹管理。
学校要提供暖心服务和贴心关怀,确保校园假期学生各项生活学习服务保障到位,满足学生就餐、洗浴、运动、快递收发等需要,营造便利的校园生活环境;重点教学活动场所应开尽开,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提供服务保障。
中小学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建议当地过寒假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立丰表示,随着寒假临近,省内高校和各地中小学已明确了寒假放假时间安排,相信许多家长、学生朋友已经开始制定寒假和春节的出行计划。但是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近期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在寒假和春节期间,境内人员流动性大、境外回国人员增多,会给防控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家长和同学们在制定假期计划前必须综合考虑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务必将保障自身健康和下学期顺利返校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一年多来校园疫情防控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完善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虽然疫情形势复杂,但是我们有信心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对于留校人员如何配合做好防控工作以及大家关心的假期能否出行的问题,我们对以下4种情况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
一是对于中小学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来说,建议在居住地过寒假。
二是对于受当地疫情影响需要留校的高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说,要严格听从学校的安排,配合落实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出入校园要主动做好登记。在校期间配合落实晨午晚检制度,一旦出现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报告辅导员和指定联系人,并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尽快就医。
三是对于计划回老家过寒假的师生们来说,要根据学校要求提前报备,分批次、有序、错峰离校和返校。行程中要注意做好手卫生、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并保留出行票据。
四是对于有出游计划的师生来说,要密切关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疫情风险等级查询信息,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安排出境旅游,不要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寒假期间需牢记防疫六招】
寒假和春节假期,师生、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个人防疫问题?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二级巡视员林立丰表示,寒假和春节假期即将到来,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的机会增加,这些都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新冠肺炎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为大家介绍防病6招,希望每个人都坚持:
第一,避免参加大型聚集活动。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的人员最好不要参加。
第二,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一旦出现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尽快就医。
第三,家庭要注意清洁卫生,每天开窗通风,家里可以适量配备消毒液、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物资。
第四,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前往公共场所或景区要自觉配合健康码查验证。
第五,加强体能锻炼,每天坚持一定强度的运动或体力劳动,最好每天进行2小时及以上的户外活动。
第六,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一米线、少聚集的良好卫生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提醒】
人员流动高峰临近,少聚集,非必要不出行
随着寒假、春运的临近,大量的学生和务工人员准备返乡,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的风险很大。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副书记黄飞再次呼吁,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麻痹、不侥幸、不松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具体来说:
一是非必要不出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粤过节。建议广大民众非必要不离粤,非必要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到境外,如必须出行,要合理安排行程,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同时要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用于路上使用。
二是尽量减少聚集。尽量减少串门、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提倡家庭及私人聚餐等活动控制在10人以下。倡导婚丧嫁娶能简办就简办,尽量少摆酒席、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希望广大民众加强自我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到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三类场所更要佩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与其他乘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使用公勺公筷。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刘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