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防疫难点不只“返乡”,“反向春运”也要做好准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1-01-21 19:29

这个年怎么过,还能不能回家?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前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需持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够返乡,返乡后,当地基层政府要进行网格化管理。

国家卫健委此番明确统一性的春节“返乡”防疫政策,是在多个省份前期已经呼吁“过年不返乡”的背景下,其首先是对地方性的春节防疫措施的某种规范:非因特定区域的疫情骤然加重的原因,地方不宜在此基础上再做层层加码。而国家层面目前明示的防疫政策则还需要对具体的复杂春运场景进行精准、分类的指引,以及时解答公众对个案化返乡情况的具体疑惑。

pic_778250

资料图。陕西师范大学已正式放寒假。为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目前,学校已有超过2000名学生选择假期留校。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比如在已经明确的对“返乡”范围的界定中,“从外地返回农村”这一判断立足的,更多是“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疫情防控难度大”的当下疫情防控重点,客观上使得专门针对返乡人群做出特定的防疫安排可能具有某种紧迫性。从目前的防疫政策看,“返乡”过年的成本确实在增加,14天居家健康监测,加上“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的要求使得返乡过年的质量也相应在减少,再有就是年后返城不可测因素的存在,应该会相当大程度地降低公众返乡过年的意愿。

但也要看到,在全国性的务工、就业实际情况中,适用于“返乡”语境的情况可能还要更复杂:比如以“返回故乡”过年为目的的城际间(特别是低风险城市间)人员流动,往返于独生子女双方父母所在城市的姻亲场景,还有以往为缓解春运压力而被提倡的“反向春运”人群等等。据南都民调中心近日发起的2021公众春节安排意愿调查,28.21%的受访者表示“家人会过来本地共度春节”,可见“反向春运”的人员流动,可能会在返乡防疫政策收紧的背景中成为一些有条件家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547x301_6007f576535ef.png

当然,“反向春运”看似完美避开当下防疫难点,但也使得农村老人加入到人员聚集的春运环节中,而这一群体又可能是各种慢性病、基础性病症的多发人群。据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给出的提示,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这就使得是否选择“反向春运”,也成为身处城乡两地的家庭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何况,“反向春运”之后的家人返程,可能又需要考虑具体的春运时间因素,从目前的政策看,3月8日结束春运之前,由城市返回农村同样需要参照这一阶段“返乡”的防疫要求,或者农村家人在城市过年的时间,也可能面临被迫拉长的困境。有必要提醒,无论是选择大费周章也要“返乡”的人群,还是通过“反向春运”赴城团聚的家人,都必须要在旅程中严格做好防疫,在最终选择的过年地遵守地方的防疫安排。而城际间的人员流动,在去掉“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这一考虑因素情况下,对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以及医疗能力相对较强的城市医疗体系,同样可能带来挑战,都需要各方做进一步周全的预案,不能因为此番对“返乡”防疫的强调而有所松懈。

有必要重申,社会首先应当尊重不同的人和家庭,基于各异情况所做的权衡和选择,要看到“返乡”在现有防疫政策内依然有空间(尽管成本不低)。无论是选择“返乡”过年还是“反向”过年,每个人都首先应当做好防护,及时查询和遵守所在地、目的地的防疫政策。而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基础单元,不管是“返乡”人群还是“反向”家庭,其接受地都应当遵循国家防疫政策,要理性冷静,不能过度防控,更不能比拼硬核、私自加码。

编辑:何起良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何起良4.5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