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不能“大干快干”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1-03-06 10:59

微信图片_20210301175251.jpg


南都讯 乡村振兴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就乡村振兴作出部署。3月5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做客南都直播间就“乡村振兴”作解读,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设置五年过渡期,此前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也意味着乡村振兴的主要规划和实施部门在组织架构上予以明确,工作任务也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

吕德文.jpg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资料图

吕德文称,过去在脱贫攻坚中国家层面已较为注重政策制度保障,“包括‘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提出和一些具体措施、政策都是常态化推进,一些政策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实现了有效对接,方便救济再度返贫的人口。”

吕德文认为,上述政策制度的设置,将有利于未来5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顺利与乡村振兴衔接,而专门设立5年过渡期,则是考虑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刚刚脱贫摘帽,目前还需要更多时间,准备更充分的条件实施乡村振兴。

吕德文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既是脱贫攻坚政策的延续,同时也是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的新起点。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此前经过脱贫攻坚期,中西部地区的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而如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早前已开始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国家层面专门设立五年过渡期,即要为这些乡村预留时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他预判,未来5年,对于大部分地区的乡村而言,仍然还将停留在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维持基本公共秩序,让老百姓较为均等化享受公共服务的发展层面。

吕德文表示,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还未达成共识,缺乏清晰的路径,还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因而各地区在探索阶段,还应注意分区域分阶段因时因地制定相关政策,“谨慎思考,科学预测,绝不能大干快干。”

他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要注意与城镇化推进有效衔接。未来十到十五年将仍是中国高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一方面要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源推进乡村建设,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乡村“空心化”问题不可避免,只有真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化解其中的内生矛盾。

谈及乡村振兴中备受关注的人才引进问题,吕德文认为,乡村振兴绝不是要将乡村变成像城市一样的市场空间,要尊重城镇化的客观规律,乡村振兴建设也不像外界想象需要极为高端的人才,“有很多大学生都到基层工作,留守农村的还有地方能人,再配备高素质的基层干部,只要有效结合,就是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吕德文说。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全国两会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