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九】“样板路”为澳门回归献礼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4-17 20:32

微信图片_20210414083943.png

“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的步伐继续向前。4月17日,采访团沿着京港澳高速广珠段一路向南,走进了位于中山市的京港澳高速广珠段管理中心,了解这个迎接澳门回归的献礼工程。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位于京港澳高速最南端,北起广州市南沙区塘坑,途经中山,南达珠海市香洲区金鼎,路线全长约62.4公里,于1995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1999年12月6日建成通车。其中,南沙塘坑至中山南朗45.4公里为双向六车道,中山南朗至珠海金鼎17公里为双向四车道。

微信图片_20210417165342.png

1999年12月6日通车时的高速路面


“样板路”喜迎澳门回归

1995年,京港澳高速广珠段工程建设开工。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献礼工程,“创样板、迎回归”成为京港澳高速广珠段建设者们的共识和目标。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沿线处于一片滩涂的蕉林中,江河多、软基深,建设难度非常大。“建设初期交通不便,测量、探测都要靠步行,一天步行下来少则几公里,多则十来公里,回到住处时腿脚已不听使唤。”广珠段公司总工程师陈龙智回忆道。

在国内高速公路技术还不成熟、可供借鉴经验少的情况下,京港澳高速广珠段开展了孔压静力触探在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活动,为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创“样板路”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在建设方面大胆合作、积极创新,为全国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1999年12月,广珠段交工验收,以91.3分的综合评分,一举创下当时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最高分,被盛赞是“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样板路”。

“致富路”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于1999年12月6日建成通车,是第一条由内陆直接通往澳门地区的高速公路,纵跨珠江西岸,通过虎门大桥连接广深高速,首度实现以高速公路为纽带将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与香港、澳门连成一体,促进了城市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发展。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的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山和珠海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见证并迎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为沿线地方经济和民众往来提供了交通便利。通车前,从广州去珠海、澳门不到100公里路程,却需要摆渡五六个渡口,耗费近8个小时,通车后缩短至2小时,提升了沿线城市的交通效能,提供了发展支撑。

澳门居民陈先生每年都会带澳门参访团到内地交流。他表示,如今到内地的途径很多,但他依然会选择京港澳高速广珠段,“京港澳高速广珠段是澳门青年了解祖国发展的纽带。”

微信图片_20210417165902.png

广澳高速广珠段路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广珠段的车流量由2000年的高峰车流2万多车次增至当前的高峰车流近20万车次。在日益增长的车流背后,反映出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京港澳高速广珠段通车二十多年来,沿线广州、中山、珠海三市的GDP增长十倍有余。

依托便利的高速公路通行条件,京港澳高速广珠段沿线地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升级,相继建起一系列开发区和工业区,如南沙自贸区,中山高平工业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珠海国家高新区和横琴新区等新亮点。其中,广州南沙自贸区明珠湾就在京港澳高速广珠段灵山站出口约3.5公里的位置。

京港澳高速广珠段北接南沙自贸区,南达珠海横琴自贸区,未来还将通过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前海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正逐步形成,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迅速崛起。

微信图片_20210414083954.jpg



采写:南都记者蒋臻 李宛真 代国辉 钟丽婷 实习生朱笑千 通讯员粤交集宣 岳路建 

通讯员供图

摄影:黎湛均

编辑: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