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半数受访者知道广州缺水,九成以上希望加大节水宣传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民调
原创2021-05-13 14:11

民调中心logo(原图).png

2021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广州自古河道纵横,有岭南水乡之称,水资源似乎相当丰富。但据广州市水务局统计数据,广州多年来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51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按照人均水资源量是否低于600立方米的衡量标准,属于缺水型城市。南都民调中心于5月10日至12日发起的网络调查也显示,仅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知道广州属于缺水型城市,超九成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节水宣传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仅半数受访者知晓广州属于缺水型城市

南都民调中心于5月10日至12日通过“热点站站队”平台发起本次网络调查,截至12日中午12点,共有812名网友参与。问及此前是否知晓广州属于缺水型城市时,只有49.14%的受访者表示知晓,50.86%表示之前不知道这一事实。

广州长期以来的稳定供水在一定程度上令不少市民有水资源丰富的“错觉”。本次调查中,只有26.09%的受访者表示在广州有过干旱或缺水的感受,73.91%没有类似感受。不少受访者坦承,广州自来水供水一向比较稳定,很少遇到停水情况,因此一直以为广州不缺水。

南都民调中心也曾于去年9月对广州居民供水满意度发起问卷调查,当时只有13.16%的受访者对供水服务不满意、5.26%反映住处经常停水的问题。

事实上,广州的稳定供水得益于多个外部调水工程。去年3月,广州市水务局曾对外透露:目前广州相当部分生产生活用水依靠外部调水,如西江引水工程年取水量约12.8亿立方米,约占全市水厂供水量的一半;今后,南沙区用水增加也要通过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满足需求。

图片1.png

八成半受访者认为广州浪费型缺水情况突出

本次调查中,问及受访者是否知晓缺水原因时,有86.96%认为是市民用水量大、浪费型缺水情况突出;82.61%认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部分时段、地区干旱;69.57%认为广州地区水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

图片2.png

实际上,导致广州缺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去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曾透露,广州节水工作主要面临着工业、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城镇供水管网漏耗偏高,再生水利用工作进展慢,社会节水意识不足等四大挑战。

据《广东省水资源公报(2019)》数据,2019年,广州万元GDP用水量为26.3m³,高于大湾区平均水平。按含火电用水计算,广州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7.3m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9倍,排名倒数第四;按不含火电用水计算,广州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7m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6倍。在农业上,广州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745m³,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生活用水方面,广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01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6L/d,城乡生活用水量均高于全省平均值。

此外,据广州市水务局公开数据,广州城镇供水管网漏耗偏高。2019年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8.46%,其中越秀、荔湾等老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0.71%,在全省处于偏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广州中心城区50年以上管龄和高风险供水管网长达170公里,但受交通、道路开挖审批等影响,改造进展缓慢;大多数城中村、住宅小区红线内的共用供水设施缺乏专业维护管理。

广州市水务局还透露,广州的再生水利用工作起步较晚,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利用方式单一(大部分用于景观和生态补水,中心城区仅0.35%用于厂内回用),与北京、天津、青岛、苏州等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节水意识渐入民心,用水效率较2015年明显提高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先后颁发实施《广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广州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广州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试行)》等,建立市、区两级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推动节水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本次调查中,34.78%的受访者表示会有意识地节约用水,65.22%表示自己有时候会节约用水。

图片3.png

进一步问及具体的节水措施,95.65%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69.57%表示洗菜时会使用容器盛水、不直接用水龙头冲洗;同时也有69.57%集中清洗衣物、降低洗衣机使用频率;还有52.17%会及时更换漏水水管、水龙头;47.83%将洗菜、洗米水用于冲厕所或浇花等用途;30.43%会购买节水型马桶、水龙头等节水设备。

图片4.png

近年的节水成果在数据上也得到明显体现。据《广州市水资源公报(2019)》数据,2019年与2015年比较,广州全市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5年间万元GDP用水量由36.5m³下降至26.3m³,降幅2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30.0m³下降至20.7m³,降幅31.1%;人均综合用水量从489.8m³下降至412.0m³,下降15.9%。各项指标虽然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但对比历史数据已是较大进步。

数据还显示,2019年是“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年,广州全市主要考核指标包括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跨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达到省考核要求。

另据广州市水务局透露,截至2019年底,番禺区已通过省水利厅验收,被确定为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花都区、增城区已完成申报材料编制并提交省水利厅初审,南沙区已落实专项资金、完成招标并开展工作。

九成半受访者希望加强节水宣传

问及受访者对建设节水型城市有哪些建议,95.65%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节水宣传,培养市民生活节水习惯;91.30%建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对雨水的利用、吸纳能力;82.61%希望鼓励企业开发、销售节水型产品;60.87%建议扩大阶梯水价差距,鼓励市民和企业节水。

图片5.png

针对以上建议,水务部门已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例如去年6月,广州市水务局在官网上向公众公开推荐20款平均用水量在2.8升至3.8升之间的节水坐便器,希望通过官方“带货”,鼓励更多节水产品面世,同时希望市民关注节约用水问题。

去年12月30日,广州举行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会上,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提出两套自来水调价方案,水价阶梯范围均较现行标准缩小,阶梯间价格差距略有扩大。

今年5月,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广州市新、改、扩建项目均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指标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以2019年为水平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此外,今年3月,天河区在“中国水周”系列宣传倡议活动中透露,截至2020年,天河累计推进完成200家区属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建成率达70.92%;同时完成了37家小区、29家企业的节水型创建工作,其中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67%。目前,位于猎德涌边上的冼村小学已经完成节水建设成为天河首个节水型校园。

今年5月9日,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对外透露,近年已累计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94个、节水型小区19个,建成率分别为61%、21%,均达到节水型社会创建要求。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课题

公共服务监测榜第54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实习生 马秀岩

问卷支持:热点站站队平台

数据来源:广东省水利厅 广州市水务局 羊城晚报 广州日报

编辑:文轶然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