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0年、完成3万多台白内障和ICL手术,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詹行楷院长是一位从公立医院走出来的资深白内障专家,他像自己勤劳肯干的潮汕先辈一样,30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用心服务好每一个患者,投身公益救治困难白内障患者,并立志用专业和服务打破大众对私立医院的偏见。
“当上眼科医生,去治好爷爷失明的眼睛”
时至今日,詹行楷还清晰记得,在童年时候,父亲一次次带着爷爷去看眼病的情景。在漫长求医路上,父亲用身体力行告知詹行楷一个道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医生,而且需要好的医生。”
因为医疗条件落后,治疗不及时,爷爷最终完全失明。身为一个盲人家属,詹行楷比很多人都深刻明白,光明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家庭的重大意义,“老人家生活很艰苦,需要帮忙照顾,这其中要承担非常多的痛苦和无奈。”
1987年,詹行楷考上汕头大学医学院。遗憾的是,爷爷此前已不幸离世,虽然没办法为爷爷治疗眼病,但这更加激励詹行楷刻苦学习,去治疗更多像爷爷一样不幸的患者。
因为成绩优异,1992年,詹行楷留校工作,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启医生生涯,成为一名眼科医生。像自己勤劳肯干的潮汕先辈一样,他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服务好每一个患者。”
詹行楷为潮汕地区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
跟诊、撰写病历、上台学习、钻研案例……年轻的詹行楷把白内障当成主攻方向,珍惜每一次上台学习的机会,认真跟手术老师学习手术手法。
“不是简单完成助手工作,而是把每一台手术都当成自己的手术,在心中预演怎么样去做这台手术。”
在这段时间,詹行楷慢慢淬炼自己的医术,一步一个台阶,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第一次操刀手术,第一次受到患者的好评……
从医三十年,詹行楷经历白内障手术在中国的几个划时代历程:囊内摘除术、囊外摘除术、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手术发展到现在,不仅手术切口更微创,手术也从当初的复明手术发展到今天的屈光性手术。
为能够跟上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步伐,詹行楷不断学习并提高专业技能,多次赴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学习、培训,用不断精益求精的执业追求,更好地为广大眼病患者服务。
热心公益躬身入局,救治病患培养人才
2004年,国际权威眼科专家林顺潮教授在香港发起“亮睛工程”,计划在内地成立扶贫眼科中心或培训中心,在为当地贫困眼疾患者提供眼病治疗的同时,帮助基层医院建设眼科及培训眼科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
2004年底,亮睛工程先导计划在潮汕地区启动。彼时,从医十余年、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任职的詹行楷,被林顺潮教授聘请为亮睛工程骨干手术医生,为潮汕地区贫困患者免费施行白内障手术,并培训基层医生。
2007年底起,亮睛工程开始在内蒙、陕西等地区陆续生根发芽。詹行楷作为核心骨干医生,被委派到陕西兴平、蒲城、千阳、黄陵等四个亮睛扶贫点,免费救治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培训当地基层眼科医生,“当时林教授给我派了死任务,什么时候培养出一个当地的白内障医生,什么时候就能回来。所以我没办法,只能拼命干,一个亮睛扶贫点要花三个月的时间。”
詹医生以医务总监的身份颁发证书予“亮睛工程海南无白内障盲省”项目的第一批毕业学员
2009年,因工作表现优异,詹行楷被委任亮睛工程海南项目医务总筹。当时,亮睛工程在海南设立海口、儋州、三亚三个亮睛扶贫点。
“当上医务总筹后,责任更加重大。要负责统筹三个亮睛点的医生培训,同时还要做白内障手术,特别是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疑难白内障手术。那时候,周一、周二在海口,周三、周四在儋州,周五、周六在三亚,就这样连轴转。”
最终,亮睛工程海南项目用八个月时间,培养了数十名白内障医生,完成三万多例白内障手术,海南省荣获“无白内障盲省”称号,詹行楷也获得海南省相关重点媒体报道。
詹行楷代表亮睛工程接受海南省电视台专题采访
此后,詹行楷作为亮睛工程医务总监,跟随亮睛工程的脚步,深入广东、云南、贵州、河南、安徽、山西等地,开展白内障扶贫救助工作及医生培训工作。
截至目前,亮睛工程在国内完成超过19万例白内障手术,培训超过140名白内障手术医生。詹行楷作为亮睛工程全程参与者和医务总监,为众多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先后培训数十名基层手术医生,荣获“培训基层医生导师奖”。
在火车上为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健康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同年,香港同胞赠送给内地人民一份健康礼物——中国第一列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陆续总共赠送三辆)。
这三辆眼科火车医院被称为中华健康快车,它们驰行在全国大地,由国家卫生部选派优秀的眼科医生,上车为患白内障的贫困群众免费手术治疗。
健康快车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2005年,詹行楷受国家卫生部委派,前往云南曲靖,在中华健康快车上为贫困群众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中华健康快车由四节车厢组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硬件基础设施完善,有发动机、有就餐区,有宿舍,还专门有手术区域,包括诊疗室、化验室、手术室、消毒室、病房等……”
“我去的第一站是云南曲靖,早上七点就开始手术,有时候要做到下午,甚至晚上,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五六十个患者。”回忆起这段时间,詹行楷坦言当时条件艰苦,但也让他得到锻炼和提升。
“健康快车一个地方停三个月,火车不能停靠在常规路线,只能停留在荒郊野岭,有时是粮仓,有时是某段废弃的铁轨。我们吃住都在车上,夏天热,冬天冷,的确比较艰苦。”
自2005年起,詹行楷多次受国家卫生部指派,赴“中华健康快车”工作
七年间,詹行楷一共参加七站健康快车,足迹遍布云南曲靖、山东德州、四川南充、新疆喀什、云南大理、云南楚雄等,并在其中5站担任医务主任。
从2004年开始,因为长期在外从事白内障公益救助活动,詹行楷在汕头工作的时间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要么是中华健康快车,要么是亮睛工程扶贫点,两个公益活动穿插来,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很多朋友都以为我已经调任外地,每次从外面回到单位,同事就都觉得陌生了”。
最让他遗憾的是,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想学爵士鼓,他也答应了。但由于长期在外从事白内障公益救助项目,他只能一次次让儿子失望,“儿子从小学读到初中,学爵士鼓的愿望都一直没办法实现。”
不忘初心,用心服务好每一个患者
2013年,林顺潮教授在深圳创立内地首家港资眼科专科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受林顺潮教授聘请,詹行楷离开工作二十多年的公立医院,加盟希玛眼科。
从公立医院到私立医院,这是一个重大的跨越。刚来深圳,詹行楷到街道办办理相关手续。得知他是眼科医生,街道办工作人员立马套近乎,“以后眼睛不舒服去找你看病。”但得知詹行楷要去私立医院时,对方直接来一句,“那我就不去找你了。”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詹行楷决心用医者初心,去打破大众对私立医院的偏见,“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我们医生都要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
当年刚开始工作时,因为公立医院患者多,主任医师看诊忙,年轻的詹行楷会多跟患者聊天、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从那一刻起,詹行楷就明白,病人不仅需要治眼病,也需要沟通和安慰。
詹行楷院长为患者检查眼睛
詹行楷将他的技术、沟通和服务带到深圳。在接诊中,他遇到不少老年白内障患者因为怕打针、怕进手术室,“完全看不见了”都不敢做手术。每每这种时候,詹行楷就用专业、耐心的讲解,打消患者恐惧心理。为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他还会在手术中和患者聊天、交流,不时告知手术进程和情况,鼓励和安慰患者。
专业的技术,优势的服务,良好的沟通……不少患者在手术后,都成为詹行楷的粉丝,不仅给出“医术高明”“服务好”“有亲和力”“100分!”等评价,还纷纷跟自己患病亲友推荐詹行楷。甚至还有一名七十四岁的粉丝,在得知自己亲戚得白内障后,还自己开车三百多公里搭亲戚来看诊詹行楷……
患者给詹行楷院长送锦旗
2020年,詹行楷正式被任命为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院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开日常看诊、手术等外,还要负责医疗安全、医生培养等方方面面。他以患者为中心,主抓医疗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改善看诊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度……
像自己勤劳肯干的潮汕先辈一样,詹行楷一步一个脚印,用心服务好每一个患者,并立志用专业和服务,打破大众对私立医院的偏见……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