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吉利汽车率先交出自主品牌车企的半年报。在上半年汽车产销明显回暖的背景下,吉利上半年销量达到63万辆,同比上升19%,营收则达到450.32亿元,同比增长22%。
不俗的成绩背后,吉利却遭到来自长安、长城两大自主品牌的穷追不舍,为此吉利选择不断投放基于造车架构的多款新车。
要实现2025年365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智能电动车比例要超过30%),目前在新能源车上依然缺乏重大建树的吉利,有不短的路要走。
销量增加19%,财务指标稳定
作为去年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车企,中国车市的回暖,在吉利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销量630237辆,同比大增19%,行业方面,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为1000万辆,同比增长27%。尽管吉利的升幅不如行业平均,但考虑到本身基本盘较大,19%的增幅依然是个不错的成绩,通过换算可得知,吉利汽车上半年的市占率约为6.3%。其中,高端品牌领克的销量达到了10.8万辆。
相比起销量提升,平均单车售价的提升,或许更具含金量。吉利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平均单车售价(含吉利和领克品牌)为8.4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但如果只看领克品牌,单车平均售价从12.85万元下滑至12.74万元,这也表明领克的多车型战略,支撑了销量的大幅提升,但平均售价也遭到了挑战。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吉利的营收增幅高达22%,上半年营收达到450.32亿元,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3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股东应占溢利2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为4%。在收复销量失地后,吉利的盈利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吉利汽车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压力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吉利汽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利润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现金流管理稳健,资本结构优良。”截至2021年6月30日,吉利汽车总现金水平为199.2亿元。
被“两长”穷追不舍,吉利频频投放新车
虽然销量取得大幅正增长,但如果和2019年相比,吉利上半年的销量成绩,其实还不及当年的65万辆,而且距离2025年年销量365万辆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然而,取得销量提升的背后,吉利今年却也被质疑销量增幅不如长城、长安这两大自主品牌对手。尤其是长安汽车称,其中国品牌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68.3%,如此一来,长安在增幅和总销量上,都暂时超越了吉利,成为上半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
对此,吉利的应对方法是,不断打出动力牌和智能牌,并且源源不断地投放新车。
今年,吉利在自己的产品大年不断加速产品投放,并且已经打造了“中国星”高端车系列,星瑞、星越S、星越L三款系列车型1-7月累计销量9.55万辆,它们所搭载的,都是来自沃尔沃同款的2.0T发动机。
吉利架构造车的最新上市作品是新缤越。
就在7月份星越L上市后,吉利称新车目前已经有超过3万辆的订单,但为了进一步达到走量的目的,吉利又在本周上新了另一款价格更低的走量车型——新缤越。作为吉利在小型SUV市场的落子,缤越今年的月销量多在1万辆上下,新上市的缤越共推出1.5TD+7DCT、1.4T+6DCT/6MT三种动力组合的6款车型,指导价为7.58-11.98万元,其中1.5TD+7DCT版本三款车型升级为熏黑运动轮毂和红色运动卡钳,主打年轻人市场,该款发动机也为沃尔沃同款,新缤越升级支持二轮车场景识别的AEB城市预碰撞系统,并且升级ELKA车道紧急避让系统等安全配置。这种使用沃尔沃同款动力和较高智能配置的打法,依然吉利倚重的越级打法。
对于吉利汽车“爆款”减少,吉利汽车新任CEO淦家阅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也承认过去一段吉利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包括此前的ICON、嘉际等车型,都没有取得太亮眼的成绩。对此,淦家阅认为,现阶段吉利要做的是减少非架构新车的数量,增加新车的质量,集中精力打造架构化造车的爆款。前文提到的星越L和新宾越,则分别属于CMA和BMA架构。
按照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成都车展上,吉利还要上市新一代帝豪,这款吉利过去最成功的车型,将基于BMA架构打造,另一款基于架构造车的全新车型,也将在成都车展亮相。
新能源隐忧仍不忽视
公布上半年业绩之余,吉利汽车还表示,到2025年,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销量达到365万辆(含极氪汽车),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
但在自主品牌中,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依然不高。上半年,吉利的新能源及电动化车辆合计卖出3万辆,同比只微增3%,明显低于行业的增幅。比例上,吉利新能源车的销量只占不到5%,几何品牌上半年销量为1.38万辆,仍难称得上扭转颓势。
极氪001身上不乏关注度与质疑。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吉利从去年正式发布浩瀚架构,并且找来一大堆“造车合伙人”,包括百度、富士康等。而从吉利汽车自己的品牌来看,极氪则被寄予厚望。
吉利甚至为此放出了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极氪汽车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不难看出,未来要达到这一目标,极氪的月销量需要突破1万辆。
可是,极氪在吸引了高关注的同时,未交车就遭到来自用户的“反噬”,由于极氪001被指价格、配置和前期宣传不一致,不少准车主或预订用户都提出质疑,导致了极氪智能CEO安聪慧也频频对外发声。
相比传统燃油车,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吉利要实现自己的2025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中心
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