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在即,如何确保开学学校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备受关注。8月30日上午,广东省卫生监督所与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卫生监督所联合组织开展秋季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卫生监督专项检查。
专项行动分别对广州天河区暨南大学和广州市海珠区南武中学进行了联合监督执法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建立防控机制情况;落实开学前防控设施场所的设置和开学后管理情况;落实师生员工和家长的健康监控情况;落实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四个方面。
根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学校及学生是防控的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全省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已经集中人力物力对各级各类秋季开学学校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他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抓好秋季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强化“人、物和环境同防、多病共防”,必须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开学平安、顺利!
从检查情况看,受检2所学校均能够按照《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和《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的要求,首先就是要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防疫方案和九项制度,建立疫情联防联控衔接工作流程和“点对点”协作机制。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培训和应急演练。
同时要把控所有进出学校通道,校门口设置体温检测点、1米线隔离带;配备充足洗手设施和用品,储备充足的防控应急物资;对重点场所、公共用具、高频接触物表和空调通风系统落实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并且落实全体师生员工及家长开学前健康状况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报备,开展返校前14天务必返回居住地、健康监测、申报和分类管理;落实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上报制度;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12-17岁学生的疫苗接种,“应接尽接”,以尽早建立校园免疫屏障;校医、保安和保洁等员工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此外,还需要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有直饮水机、滤芯、桶装饮用水等索证资料;有饮用水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记录;有开学前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报告。
检查中发现个别学校和学生存在疫情防控意识有所松懈、防控措施执行不够细致的问题,如部分场所使用的免洗手消毒产品是不符合卫生规范的产品,名称叫免洗手抑菌液、杀菌液等均不合格,达不到消毒效果,必须是持有“消”字号许可证的免洗手消毒液,特别是在校医室、临时隔离室等高风险场所;部分场所和公用物品清洁消毒记录不够完善,卫生监督员均予以现场指导纠正。
针对进一步增大的疫情传播风险,以及受长期持续疫情影响,部分教职员工和家长个人防护意识有所减弱,如未规范佩戴口罩,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情况,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广大师生和家长们:
1、配合学校做好开学前和在校期间的健康监测、如实上报旅居史,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自觉遵守进出校门等管控措施,保证回校的所有师生员工都能够得到全覆盖的健康监测和保护。
2、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积极鼓励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员工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其中我省7月底启动了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希望无禁忌症同学“应接尽接”。早一天接种,早一天获得保护。
3、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聚集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步行、骑车或私家车方式上下学,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戴口罩,减少触摸公共物品,与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离,回到家或到校后及时洗手,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根据所处环境科学佩戴适合级别的口罩。
4、培养“合理膳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特别是保证充足户外活动,严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预防近视。
5、严禁带病(指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回校上课或工作。发现教职员工、同班或同宿舍同学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向班主任或者校医报告,并督促其及时就医。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通讯员 粤卫宣
编辑:王道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1秋季开学
科学防疫 安全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