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英雄树,火红烂漫英雄花”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您走近国画《刑场上的婚礼》……

南方都市报APP • 要闻
转载2021-10-11 16:46

bcd824929778d5d2.gif△左周文雍  右陈铁军

烈士周文雍,1905年8月出生于广东开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烈士陈铁军,1904年出生于广东佛山,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f6d00e31a3f390d8.gif革命不低头 血色真浪漫

1927年,根据上级的指示,周文雍和陈铁军两人伪装成夫妻开展地下工作。就这样,共同的理想信念将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9c7678a1072b030b.gif

经过了生死考验之后,两人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是面对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为了革命的事业,他们只能把这份感情深深地藏在心底。


△听中共党史专家马沈讲述周文雍陈铁军在广州如何开展革命工作

1927年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由于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广州起义宣告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撤出广州,辗转到达香港。

bfca5ddea5771bce.gif

铁窗受严刑 矢志终不渝

在监狱里,两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受尽了酷刑,但他们始终都没有向敌人低头。


△听中共党史专家马沈讲述周文雍陈铁军被捕入狱后经受怎样的生死考验

敌人强迫周文雍写“自首书”,周文雍接过笔来,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26b5b67b72b32a1f.gif“这对革命伴侣,用自己的爱和信仰,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不朽的、极致浪漫的一页。”——中共党史专家 马沈

1928年2月6日,敌人把周文雍和陈铁军押到红花岗刑场。途中,他们慷慨激昂地高呼口号,表现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周文雍、陈铁军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停在了这一刻,但是他们坚贞的爱情却像怒放的木棉花一般盛放。他们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凝结成了穿越时光的精神坐标,永远激励着后人!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插曲

2009年,画家王明明、蔡玉水根据周文雍、陈铁军悲壮的革命爱情故事,创作完成了国画《刑场上的婚礼》。作品一经问世即引起强烈反响。

936x1630_53349a7b093f65e0.jpg

坚韧不屈服 信仰生无畏

国画《刑场上的婚礼》将写实的绘画风格与简洁肃穆的水墨语言巧妙地结合,画家将二人为了崇高的信仰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浪漫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术评论家刘万鸣带您赏析经典画作

画面中,人物轮廓清晰,用笔果断。从周文雍紧握铁镣的拳头和艰难分立的双腿,可以想象他所经受的磨难,更能感受到他内心坚韧不屈的信念。

e59d8699fe9fc289.gif

在周文雍的身后,陈铁军搀扶着他,身体微向前倾,右手扶在他的臂膀上,脸轻轻靠向周文雍,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浪漫的真情。

919f7e6bf4b9ec30.gif

画家在环境描绘上处理得简洁抽象又富有深意,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一种既悲情又圣洁的氛围。背景中干笔皴擦制造出的风感,为“刑场上的婚礼”奏响了悲壮的序曲。

198b4b3132bb90e8.gif

画面中,零星散落的红色木棉花瓣,营造出一种让人震撼的浪漫。红色既是党和革命的象征,又是对革命志士挥洒热血的赞颂,更是对刑场上周文雍、陈铁军超越生死的美好爱情的讴歌。

fdf07d756512bd43.gif

合力齐创作 表浪漫情怀

2006年,画家王明明先生和蔡玉水先生接到了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任务。

5abd8bc4fe9fc289.gif

△画家蔡玉水和王明明

如何用绘画这一方式创作这个主题,成为两位画家在艺术构思中最大的难题。


△画家王明明采访


△画家蔡玉水采访

两位画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刑场上的婚礼》这幅作品。该作品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cd1128d5c81e728d.gif

铮铮铁骨英雄树,火红烂漫英雄花。周文雍、陈铁军两位烈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成为令后人景仰的一座精神丰碑。

6631ab058f14e45f.gif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共产党人独有的浪漫情怀,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滚烫。

ee5e6de0fe9fc289.gif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在改革攻坚一线顽强拼搏,在脱贫攻坚战场甘于奉献,在戍边卫国的坚守中无怨无悔。广大青年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逐梦前行,为新时代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d8579a18a5771bce.gif

这对革命伉俪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画作《刑场上的婚礼》又是如何抒写悲壮诗篇的?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马沈、美术评论家刘万鸣一起,了解《刑场上的婚礼》背后的故事。

1080x1920_cc556de0fe9fc289.jpeg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许乐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