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政府出力建好了洗车场,社区残疾人不仅有了新技能,还能赚工资;村门口建起了漂亮小公园,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有遛娃锻炼的好地方;闲置的旧仓库改造后变身精美别致的特色书屋,村里的小孩有了课外阅读场,家长们的“烦心事”“操心事”终于可以放一放......
近日,珠海市斗门区“民生微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高校专家、媒体记者、斗门好人及社工组织代表等20余人组成“民微观察团”,调研2021年斗门区“民生微实事”工作成果。而上述场景,则是“民微观察团”在调研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的变化。这些变化串起了斗门群众的幸福生活,超过95%的群众平均满意度,也是对“微实事、大民生”这份幸福答卷的认可。
当天,“民微观察团”先后对井岸镇残疾人辅助就业洗车(美容)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莲洲镇石龙村三湾村休闲小公园提升整治、大沙社区书屋建设和斗门镇下洲村“下洲驿站”氛围营造共4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进行走访调研,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成效,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
在井岸镇南湾社区,多名残疾人在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后,已经能熟练地开展洗车工作,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徐月宾表示,该项目真正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关爱,以及社会的进步,这样的项目在“民生微实事”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莲洲镇石龙村三湾村,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休闲小公园已经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一处避暑纳凉、休闲赏景的好地方。作为“民微观察团”的成员,斗门区政协委员杨家耀在现场表示,“民生微实事”工程类项目在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加强后期的运营管理及丰富提升工作,尽可能延长新设施的使用寿命,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可持续。
在莲洲镇大沙社区,原先废旧的仓库摇身一变成为精美别致的特色书屋,成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成长进步的摇篮和沃土。珠海科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卢亮表示,该项目为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及自习提供了场所,为家长们解决了“烦心事”“操心事”,未来可动员学生或老年人参与书屋的日常管理,还可对在此开展的服务进行需求调研,根据居民的意见进行完善。
据了解,今年以来,斗门区以“民生微实事”工作为抓手,与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切实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斗门区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需求3429个,确定实施项目682个,涉及金额近1.2亿元,其中已完成项目464个,群众平均满意度超过95%。
采写:记者 袁平峰
编辑:袁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