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南都:广州污水治理像绣花,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2-01-24 17:15

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贵州毕节、黑龙江哈尔滨因为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污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将以上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多地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该如何解决?1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回答南都记者上述提问时表示,各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建设质量不高、运行效能不高,这些问题在各地是长期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各地干部要抓紧解决,不要“绕着问题走,击鼓传花到下一届去”。

张波认为,各地应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准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科学谋划对策、推动落实,力戒虚功。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相关收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持续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此外,还要加强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短板。

微信图片_20220124164350_副本.jpg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回答南都记者提问。

不要把污水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击鼓传花到下一届

各地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包括管网、污水处理厂。张波指出,各地存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建设质量不高、运行效能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是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群众不满意。”他说,“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只要还有黑臭水体,就说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那这个城市就是不合格的。”

张波强调,进入新时期、新时代,当地官员应抓紧解决以上问题,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他在发布会上说:“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勇于担当,不要因为是老大难问题,就绕着问题走,击鼓传花到下一届去。为官一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张波在发布会上提及,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来,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元,90%以上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的黑臭水体治理“治标不治本”,一场雨之后就现了原形。

pic_989802

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的猎德涌,昔日是人人远远避之的污水沟。经过有效治理,如今猎德涌鱼游清涌,白鹭嬉戏,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

广州像绣花一样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高上来

张波指出,解决各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精准分析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科学谋划对策、推动落实。

张波提到,他在广州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当地的好办法。广州一个城市划分成几万个排水单元,一个小区、一幢楼是一个单元,一个商户门前的雨水篦子也可以划分成一个排水单元,如果雨水篦子里不是雨水,而是污水垃圾,发现之后要承担相应责任。广州为几万个排水单元,分别设置了达标的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达标,像绣花一样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高上来。”张波说。

与此相对的,是一些地方采取治标不治本、弄虚作假的办法,“我看趁早绝了这个念想,只会让当地丢人,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张波说。

他提到,一些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实工少。有的地方撒药,有的地方加盖板,调水冲污,所谓“聪明的做法”一度还很盛行。中央环保督察把这些问题摆在桌面上,就是让所谓的聪明人丢丢面子。有一些城市工作不扎实,表面上花了不少钱,但是管网收集质量不行,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或者管道质量不合格,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还有的地方城市污水卫生管理不扎实,城市大排档经常把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环境清扫垃圾都往雨水箅子里倒,雨水管道“藏污纳垢”,一下雨黑臭水体就出来了,一些地方的初期雨水COD浓度高达2000毫克/升,比一般生活污水(300多毫克/升)高出数倍,张波在发布会上说。


发挥市场作用,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

张波认为,一些地方经济政策不到位,导致整个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他在各地调研时发现,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污水垃圾收费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

南都记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国务院已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要达到保本微利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张波指出,只有经济政策建立了,市场才能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才愿意参与,第三方机构才愿意承担污水设施建设运营的工作。他建议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相关收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持续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

他表示,今后,生态环境部还要加强监督,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短板。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