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预热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将围绕哪些热点问题建言献策,这或许可以从历年公开的提案建议中找到答案。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这两年反垄断声量不断增高。针对加强平台监管、修订反垄断法等问题,去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不少提案建议,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公开回应。
其中,针对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强化互联网反垄断执法,防止资本干涉舆论的建议》,最高人民法院答复称,将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反垄断司法建设,完善互联网案件管辖规则。
南都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21)也透露,正在稳妥推进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起草工作。
多起互联网反垄断典型诉讼案例,明晰裁判规则
不久前,最高法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544号建议的答复情况。这份反垄断相关的建议提到,司法实践中部分平台通过滥用管辖权规则,影响案件公正审理,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议出台涉互联网案件管辖规则司法解释。
对此,最高法在答复中称“很有针对性”,并介绍了人民法院在推动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工作的相关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完善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司法政策体系;二是健全完善互联网案件管辖规则,平等保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三是妥善审理反垄断典型案件,对互联网垄断行为强化司法规制。
最高法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
最高法还表示,将依法妥善处理平台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纠纷,确保互联网平台影响、操纵舆论案件得到公正审理。同时支持、监督反垄断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协调一致、高效有力的执法司法体系。
最高法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法院共审理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894件,审结854件,其中2020年新收反垄断民事一审案件61件,审结107件。
在上述答复中,最高法提到两起典型互联网反垄断案件,一起是“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另一起是“深圳微源码诉微信公众号垄断案”。
在3Q案中,最高法称法院首次确立了平台经济领域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裁判规则,相关裁判规则被纳入国家反垄断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在微信公号案中,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平台及其所提供服务“相关市场”的认定标准。
据南都记者了解,2017年,深圳微源码公司因注册、运营的26个微信公众号被封禁,而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腾讯公司则认为,原告公众号传播介绍接入微信系统的外挂软件、刷粉方法以及色情图片、不当使用微信商标相近似的标识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定。
2018年9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纠纷涉及的产品是“微信公众号”而不是“微信”,原告未能明晰互联网平台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在相关商品市场界定错误的情况下,原告亦未能依据法律要求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为,故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该案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未提起上诉。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4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十大案例,深圳微源码公司诉腾讯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入选。
将出台司法解释,坚决制止互联网垄断行为
“从早先的奇虎诉腾讯滥用纠纷案,到2018年深圳微源码诉微信公众号垄断案等,法院在不断积累完善裁判规则。”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云开对南都记者表示。
陈云开长期跟踪国内反垄断诉讼案件情况,已连续多年撰写相关数据分析和案例评析报告。在他看来,反垄断法的规定较为原则,反垄断法适用更为复杂。十余年间,我国法院通过一批典型案件累积形成了反垄断司法的实践经验。
聚焦互联网领域,陈云开认为虽然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诉讼案件数量不多,但个别案件可能继续影响我国的反垄断司法实践。
“比如京东诉天猫‘二选一’案、抖音诉腾讯屏蔽案、蚁坊诉新浪微博数据垄断案等,这些案件所涉纠纷与互联网生态模式密切相关,其裁判结果可能对互联网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进一步明确裁判标准、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陈云开说。
南都记者注意到,最高法在上述给人大代表的答复中透露接下来的工作方向——立足审判职能,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反垄断司法建设,完善互联网案件管辖规则。
最高法表示,将深入调查研究互联网案件前沿疑难复杂问题,聚焦司法定位、市场界定、数据权利等基础性问题,优化调整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更好发挥互联网法院的集中管辖优势与规则引领功能,促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还明确“强化反垄断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为何要重视二者衔接?陈云开分析认为,这首先是为解决法律适用的统一性问题,确保司法裁判和行政执法在反垄断法适用上一致。
此外陈云开告诉南都记者,行政执法和私人诉讼是我国反垄断法执行二元机制的组成部分。健全司法与执法衔接机制,法院在发挥司法监督作用的同时,支持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履职,有助于二元机制的良性运转,确保反垄断法得到有效实施。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9月底,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法院将继续依法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与市场监管、金融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促进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
在完善规则方面,202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2021—2025年)》,提出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判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最高法在上述给人大代表的答复中进一步指出,将根据《反垄断法》修订情况,适时出台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明确反垄断民事案件裁判标准,坚决制止互联网领域垄断行为。
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发布的年度报告(2021)透露了相关司法解释的进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主持召开专题论证会,听取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全体专家意见,深入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法院意见。目前,最高法正在稳妥推进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起草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年全国两会的反垄断声音
聚焦2022全国两会
2022全景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