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苏叶 为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弘扬香山文化,5月1日,由中山纪念图书馆主办的“行走香山 触摸历史”活动举办,15个亲子家庭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南区曹边村和三乡镇雍陌村开展走读活动,在行走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在阅读中理解香山文化的底蕴。
活动首站来到立村于北宋年间的曹边村。曹边,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侨乡村落。在志愿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读者们在雨中行走,参观了武侯祠、炮楼、大榕树、曹边学校等景点,细细品味乡村的人文历史。“曹边学校建于1929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矗立于礼堂中心的正是香山立县发起人梁杞的雕像,每个教室都有独特的名字,以纪念当年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华侨。”随着志愿者介绍,读者们依次参观教室、图书室以及村史展览室,通过各种文物中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在曹边村图书室,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叶子姐姐引导亲子家庭开展阅读分享。她选取了一本描绘大自然与劳动相结合的绘本《玫瑰花》,为小朋友讲述其中的故事,延伸出植物拓印活动。小朋友将白绢放置于桌垫上,精心地布局树叶、花瓣,构出美图。通过敲打将植物汁液拓在白绢上,留下植物的纹理和色彩,小朋友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印染技艺的魅力。小朋友们边学边交流,踊跃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如《我的爸爸是焦尼》《小橘灯》《大卫上学去》《獾的礼物》等。
下午,大家来三乡镇雍陌村。雍陌村同样立村于北宋年间,是岐澳古道的重要节点,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地。在雍陌村云庄郑公祠的中山书房,读者们在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间感受芬芳的书香,并跟随三乡镇图书馆馆长陈焕坤学习制作豆捞,体验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豆捞作为三乡茶果的其中之一,是传统非遗美食。家长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心地揉捏糯米粉,小朋友们开心搓面团,不到一会,一盘盘小丸子就做好了。煮熟沥干后,工作人员把小丸子倒到铺满豆捞粉的碟子中,家长和小朋友们用筷子迅速地将小丸子裹上豆捞粉,俗称“捞起”。
“我是第一次制作和品尝豆捞,它的味道甜甜的,糯糯的。”现场多位家长表示,在劳动节和孩子一起行走于乡间,并动手做豆捞,体验乡土文化,非常有意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我们冒着风雨和孩子一起走读,既能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烟火,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自己所生长的这片土地,培养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怀。”家长们说。
在有孔虫博物馆,读者们以观看视频、聆听讲解、自主观察的形式了解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的单细胞生物——有孔虫,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中山温泉宾馆改革开放党史教育基地,读者们参观了“一路春风万象新——从中山温泉宾馆看中山改革开放之路”展览,追随伟人足迹,倾听改革强音。
“这次行走阅读也是一次融合阅读,我们以家庭为单位,引导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融合阅读,在培养特殊儿童阅读习惯的同时,增进亲子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和回归社会。”中山纪念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家庭为了丰富广大读者的假期生活,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中山纪念图书馆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善读书、读好书。
劳动节当天,图书馆还举办了“百名摄影师聚焦新时代”摄影作品展,开展了图书馆之旅、8个小矮人故事会等,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和线下荐书活动。接下来,中山纪念图书馆将持续开展走读中山活动,通过走读的方式,引导读者爱阅读、会阅读,进一步了解香山的历史文化。
编辑:刘贤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