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卢亮 “首月0元”的投保套路,还能玩多久?本周,中国银保监会公布2022年第3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因违规使用条款费率及宣传“首月0元”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款130万元。
监管对轻松保违法事实做详细描述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与以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同,本次通报对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的违法违规事实的描述非常详细,这在此前比较少见。
中国银保监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指出,轻松保保险经纪销售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保险产品时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银保监举例称: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轻松保保险经纪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安心财险承保的“安享一生尊享版”产品,宣传销售页面列示“首月0元”“轻松筹感恩回馈,年度巨献”“限时特惠,首月立减**元”等内容,实际是首月不收取保费,将全年应交保费平摊至后11个月,与安心财险在银保监会备案的条款费率不一致,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类似的违规行为又被“复制”。银保监表示,轻松保保险经纪销售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保险产品时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2019年4月至检查进场日,轻松保保险经纪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众惠财险承保的“年轻保·600万医疗保障”产品,宣传销售页面列示“首月0.1元”“首月3元”“轻松筹感恩回馈,会员日补贴”等内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后,将剩余保费平摊至后11个月,与众惠财险在银保监会备案的条款费率不一致,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因上述行为违反《保险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银保监会对轻松保保险经纪共计罚款100万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三位当事人分别被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其中包括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于亮。
背后的“投资机构”阵容强大
第三方企业信息平台显示,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6月24日,注册地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于亮。
而在轻松保的官网主页上,记者昨日看到,其“投资机构”包括腾讯、IDG资本、德同资本、同道资本等。按照官网描述,轻松保是互联网保险特卖平台,其网站是“经过中国银保监会核准具有互联网保险销售资质”。
官网截图
7月22日,轻松保方面就此事对外回应称,此次处罚是因为2019年平台上曾销售的两款产品与备案情况存在出入,公司第一时间进行了内部排查整改,并于2020年3月将涉及的两款产品紧急下架,并以此为戒,后续产品未出现此类问题。
因“欺骗投保人”已被点名,涉及保单30多万笔
不过,对于轻松保来说,这次被公开处罚并非空穴来风。2020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津投经纪、保多多经纪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其中,轻松保因“欺骗投保人问题”被点名。《通报》显示,2019年4月至10月,轻松保经纪在微信平台公众号“轻松保官方”销售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年轻保·600万医疗保障”产品时,销售页面显示“首月0.1元”“首月3元”“会员日补贴”等内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费后,将剩余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轻松保经纪的上述行为涉及保单377489笔,保费收入5188.97万元。通报认为,“上述行为给投保人优惠(豁免或减少)应交保费错觉、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
实际上,近年来涉及互联网保险欺骗的问题层出不穷。去年,南都湾财社发布《一元起价满天飞,百万医疗险何以成为割韭神器?》的调查,直指互联网保险平台和百万医疗险市场乱象。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机构以“首月0元保费”“1块钱领几百万的医疗保额”“600万医疗险已到账,不领自动作废”作为噱头,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给行业的良性秩序带来负面效应。
编辑: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