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县城在花大力气招引人才,如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士变成了县城引才工作中的“香饽饽”。今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举行了一场高层次人才签约活动,30名博士集体签约,走进长沙县事业单位,引发了热议。
不少县城在花大力气招引人才。
县城大力引进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近年来其实已经颇为常见了。但相对而言,主要还是在沿海发达地区。有媒体盘点了近年全国多个县城人才引进政策,分别从“提待遇、给前程、保居所、安家庭、助优育、免费用”6个指标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看,无论是重金求贤的县城数量还是给出的待遇条件,江、浙、粤三地都位居前列。
但是从湖南一次引进30个博士的动作来看,现在即便是内陆县城也开始加入到重金求贤的行列了。
从湖南开出的待遇来看,“聘用人员试用期转正后可享受正科级的工资福利待遇”,“每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的,前三年每年补助10万元生活补贴,后两年每年补助15万元生活补贴”,“在长沙县落户并首次购房的,可享受10万元购房补贴”……与沿海地区相比,这些待遇不能算是特别“惊艳”,但就一个内陆县城而言,显然已将力度用到了极致,其求贤的诚意毋庸置疑。
过去沿海发达地区重金求贤都曾引来议论,现在长沙县的大动作遭遇围观自然更不意外。
一个内陆县城真的需要这么多博士吗?这是否人才资源的浪费?博士到了长沙县能发挥什么作用?……
面对这些来自旁观者的疑问,最近南都记者前往长沙县进行了实地探访,并刊发了报道。
事实证明,人才和市场上的其他商品一样,要想顺利成交,就看买卖双方能不能找到一个契合点。
这些博士为什么要来到长沙县?这其中有对地方政策的认可,有对乡土和家庭的牵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县城中看到了施展拳脚的广大舞台,这实际上是多位博士最为看重并导致其最终选择长沙县的原因。
长沙县为什么要花重金引进高学历人才?这与长沙县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密切相关。
长沙县已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3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5位。当下长沙县正在全力谋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希望率先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高地。
引来的博士们能为长沙县实现雄心提供多少助力?
一位博士入职后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撰写一份关于长沙县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产业调研报告。这位博士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了一份6000字左右的报告,报告包含了对国家省市县多级政策的分析、产业在县城发展的区位优势等,最后刊登在长沙县的宏观经济分析专报上,该专报是县领导班子的决策参考。
拿出一份准确分析产业形势,又能提供本地决策参考的报告并不容易,它需要宏通的视野,也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为县城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长沙县对于这些高学历新生血液的期待,而博士们在岗位上的表现也没有辜负这种期待。
重金求贤,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好用。只要明确各自需求,找准契合点,高学历人才和县城的双向奔赴相信会催生越来越多的佳话。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