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慢,到底是不是“多动症”?要不要干预?……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科普专场线上论坛中,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治医师王石换向家长们科普了“多动症”的识别方法与干预技巧,解答了临床常见的家长疑问。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治医师王石换线上科普“多动症”的识别与干预方法。
问:多动症到底指什么?
答:多动症主要表现在注意力障碍、过多的活动、情绪不稳定几个方面。
“注意力”要区分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多动症孩子往往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有意注意”减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需要完成一些任务性的事务时不能专注,比如玩游戏不专心,做作业很难专注,容易被一些微小的刺激、噪音吸引,也容易粗心大意、看错题目。
过多的活动,这方面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婴儿期可能是易兴奋、好哭闹、睡眠差的“困难型气质”宝宝;到了学龄期,他会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喜欢转笔、玩玩具,下课后也不知疲倦地到处跑,还喜欢“招惹”同学,比如碰同学的辫子、搞点小动作,在家里面,他可能也是个“话痨”,经常插嘴、打断别人讲话。
情绪不稳定,多动症的孩子容易发脾气,情绪变化剧烈,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还容易出现带有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做一些同伴不敢做的危险动作。
因为这些表现,多动症儿童常常会有学习困难和社交问题。他们智力往往不差,学习困难主要与注意力分散有关,成绩可能波动大;约一半的多动症儿童会有社交问题,他们会觉得不受同学欢迎,感到孤独、没朋友。
最终孩子是否能诊断为“多动症”,需要医师根据病情问询、与孩子的互动观察,再结合一些量表评估来进行综合诊断。
问:医学上的“多动症”与孩子一般性的“好动”“调皮”怎样区分?
答: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区分标准。
第一,看场合,普通的多动儿童,刚到陌生环境时还是会表现出一点拘谨,会有点害羞,而多动症儿童,他的多动不会因为场合而改变,不管来到诊室或其他什么公共场所,他都会有很多小动作,坐不住、易兴奋、到处乱跑。
第二,看孩子的动作,其实普通的多动儿童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但多动症的儿童他的反应比较细化,动作其实比较笨拙,写字很难写工整。
第三,看孩子的自控力,普通儿童可以按照合理的要求完成任务,但多动症儿童很难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完成一个任务。
第四,普通的多动儿童,在满足一个需求、完成任务后,会有自豪感,能够安静下来,而典型的多动症儿童是很难安静的,各种场合都会不停地动、不停地玩。
这些只是初步判断,更多还是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诊断。
问: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怎样?
答: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起病于儿童期,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据国际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学龄期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3%-5%,男童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童,二者占比约为2-3:1。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男童的表现更为外化,容易被家长、老师发现,女童的表现更为内化,比如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家长、老师不太容易发现的,这可能导致女童的诊断比例偏低。
在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6.4%,但就诊率仅为10%,也就是说,我国儿童的发病率是不低的,但来医院就诊的比例相当低,原因是很多家长觉得问题不大,只有在学校老师投诉后才不得已来医院就诊,这是门诊常见的现象。
所以,怎样提高多动症儿童的就诊率、怎样让这些孩子早发现早治疗,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问:孩子为什么会有“多动症”?
答:学界关于多动症的病因研究有很多年了,但目前病因仍不明确,目前专家意见更多认为是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某个因素单独决定的。
这其中,遗传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多动症有比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神经生物因素方面,也有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大脑某些功能有失衡或异常,导致多巴胺的功能紊乱;
社会心理因素方面,有研究发现,家庭和社会提供的教育方式不足、养育方式不当可能增加多动症的发生概率。
其实很多人有疑问,孩子有多动症是不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其实,养育方式的不当可能会增加一些概率,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还是遗传因素。
问:不同年龄的多动症表现有什么差异?家长如何识别?
答:在学龄前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东西转移注意力,容易到处乱跑、捣乱,难以接受幼儿园教育。
在学龄期,即小学低年级,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不能集中精神,上课坐不住,总想走来走去,说话很多,自制力差,难以等待、按顺序做事,说话比较轻率。
青少年期,是有好转的,能够完成作业了,但长时间专注地完成一个任务仍然困难,注意力容易转移,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容易参与危险的活动。
问: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的一面,还有什么特点?
答:多动症孩子也有很多优点的,他比较有创造力,有很多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可能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想象力。
多动症的孩子也充满灵活性,他会考虑很多选择,你提供给他的想法他也更容易接受。
多动症孩子还充满热情,充满能量和动力,如果你给他一个合理的任务和奖励,他们非常有热情和动力去做,这也是他们的优点。
简而言之,如果他们没有激怒你,和他们在一起会很有趣。
问:对于多动症儿童,该怎样去进行干预?
答:根据国内的专家共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干预策略。
4至6岁的,主要是行为干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对于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建议采用药物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办法。
4岁以下的,其实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诊断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否是多动症。
问:行为干预法是怎样的?家长可以自己进行吗?
答:常用的行为学干预方法有正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故意忽视法、示范法等。
正性强化法,即家长制定一个目标,如果能够完成,就及时奖励、夸奖,以强化这个行为。
暂时隔离法,主要针对孩子的攻击破坏欲,比如无故打人、摔东西后,像8岁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就地隔离8分钟,家长的处理要及时、冷静,隔离完后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隔离他,这样来慢慢消退他的故意破坏行为。
故意忽视法,针对一些不严重的行为习惯,比如丢三落四、打断别人说话,我们可以忽视它,慢慢这种行为也会减少。
示范法,有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恰当,那家长就示范给他看,比如孩子容易去招惹别人、碰别人,家长要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示范给他看,该怎样去跟别人打招呼,这样来慢慢纠正孩子的行为。
问:怎样合理地规划、使用行为干预办法?
答:这里面是有一些策略的。首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孩子安排活动,比如做时间程序表,孩子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都一目了然。
其次,要记住教育中的三个原则:理解和接纳孩子,降低对他的要求;在快乐中适度地改变,快乐、适度是两个关键词;特殊兴趣转化,对他的兴趣、特长进行培养,扬长避短。
另外,有研究表明,运动对于改善孩子的专注力是有帮助的,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运动。
同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比如让他学会整理自己的被子,把物品摆放整齐。
问:很多家长苦恼于多动症的孩子写作业效率太低,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改善技巧?
答:这就涉及注意力缺陷的具体训练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任务进行分解,多动症孩子很难像普通孩子那样集中注意力40分钟、一小时来高效完成作业,我们可以帮他分成20分钟的单元,让他在这20分钟里高效地完成一部分任务,中间可以休息,这期间,我们不要在意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而在意完成的质量,并给予及时的强化。
第二,在孩子要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前,帮他减少外界环境干扰,比如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家里窗户关好、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平时还可以玩一些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比如倒数数字,找相同、找不同的绘本游戏等。
还有一种“主题训练”的策略,是“动用全身去学习”的一种办法。比如,周末跟孩子一起商量去哪里玩,让他把玩的内容记录或画下来,画完在每幅图旁边备注内容,然后让他把这些内容连成一个故事,抄下来,再让他大声朗读,家长帮他纠正错别字、发音等问题,这样的过程就可以全面训练他的听、说、读、写能力。
问: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药物治疗?
答:临床经验表明,对于大年龄的、有明显的学习障碍、专注力缺陷的孩子,药物治疗的好处是远大于弊端的,弊端是指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是有办法应对和监测的,比如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如果没有受到影响就可以坚持用药。
但如果寄望于药物能完全解决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多动症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需要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共同发挥作用。
问:药物治疗方面,很多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对孩子影响大。
答:国内治疗多动症的一线药物主要是“专注达”(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择思达”(盐酸托莫西汀),由医师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用。
药物的副作用确实很受关注,这两种药的常用副作用有两个: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可能影响睡眠。
这其实有应对的办法,比如在早餐之后服用,保持高蛋白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孩子的能量供给;影响睡眠方面,帮助孩子保持规律、良好的生活作息、睡眠习惯。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使用这两种药都没有特别大的副作用,如果有副作用,用专注达的话可以留一个“药物假期”,比如在寒暑假没有很多作业要求的时候,可以暂停服用一段时间,但这是暂时的停药,而不是长期停药,因为停药的话孩子的专注力问题还会出现,会影响孩子的信心。
还有家长担心药物长期使用后会不会上瘾,这一点是明确的,这两种药物都不会上瘾。
问:目前家长们对于多动症有哪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答:很多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孩子动来动去、坐不住,其实这种理解不准确,多动症也有不同亚型,有的孩子是可以坐住的,但小动作多,容易去招惹别人,有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有缺陷,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多动症孩子是不是永远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专注力是会改善的,但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其他的问题。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多动症是轻度的,可以自行慢慢改善,是这样吗?最近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多动症孩子中只有10%最终摆脱了多动症,大部分孩子到了青少年期、成年期,多多少少还会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的问题,所以,在学龄期、学龄前期对多动症孩子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问:在多动症的科普与行为干预方面,有没有相关书籍推荐给家长?
答:《ADHD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指南》,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多动症孩子的症状、家长的常见疑问,不仅对家长,对专业人士也是有帮助的。
《救助父母》,这是针对孩子日常行为问题的一些处理指南,比如我讲的暂时隔离法、故意忽视法等,对家长也非常有用。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编辑:李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问医答”儿童健康科普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