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小剧场:当一个中年人躲进车里吸烟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转载2023-06-09 20:09

现代人找到了很多对抗焦虑、获得快乐的方式,有健康的方式,有不健康的方式。吸烟,恰好是一种不健康又很难戒掉的方式

750x1263_0031882e4e732ced.jpg 

800x1697_6482f00a588d7.jpg

800x1626_6482f00b36127.jpg

800x1633_6482f00b34e00.jpg

小剧场中的场景时时上演在现实里,与烟有关的故事不止发生在车里,它还发生在楼梯间、阳台上。

也许你就是小剧场中疲惫的打工人,试图为女儿戒烟的父亲。也许你是劝丈夫戒烟的妻子,是把父亲赶到阳台的女儿……

拥有无烟环境,首先需要我们对于尼古丁的危害,烟瘾的发生、形成与判断,戒烟的专业手段等有正确而且清晰的认知。如果你是吸烟者的家人朋友,这样才可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吸烟者戒烟;如果你是吸烟者,这样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戒烟并从此远离它。

烟瘾是怎样形成的?

1.潜在心理需要:

大部分人选择吸烟基本上来自于好奇心的驱使、人际交往需要、提神醒脑、缓解焦虑等心理需要。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让人感到愉悦,恰好能够满足缓解压力与焦虑的心理需要。

这种“快乐的体验”会让人进行持久性吸烟并形成习惯,最终演变为“戒不掉”的心理依赖。某些时刻,这种心理依赖甚至要大于身体对尼古丁的需求。

2.尼古丁的威力:

不同于游戏成瘾这类行为过程成瘾,烟瘾属于物质成瘾,又称“尼古丁依赖症”,当大脑适应了尼古丁的常规存在,就需要更高的水平来产生相同的效果,导致对尼古丁耐受性和依赖性增加,“烟瘾”由此产生。

需要划重点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将“烟草依赖”正式确定为慢性高复发疾病。不像饮酒过量会立刻引发身体的不适反应,第二天就可能影响工作,吸烟的危害有着漫长的潜伏期,可能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感觉到它对身体的损害,因此更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警惕,并且拥有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

如何判断是否达到尼古丁依赖的程度?

从个人感受层面,当吸烟行为造成个人身体上的不适,引发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的矛盾,就应该开启“烟瘾预警”,有意识察觉并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调整。

下面的量表可以帮助大家进行自测,测试结果如果达到中度以上,就属于尼古丁依赖,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800x2337_660cb97637693cfc.jpg

烟瘾为何难以戒断

烟瘾难戒,很大原因是因为戒烟之后会出现“尼古丁戒断症状”,我们的大脑长期被大量尼古丁刺激后出现了一些适应性的改变(成瘾),以至于突然大脑内的尼古丁含量下降以后,反而大脑出现了各种不适(戒断症状)。

当身体告诉大脑“我需要尼古丁”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躁动、吃得比平时多、过度饥饿、焦虑、易怒、难集中注意力、抑郁、疲劳、头晕、胃肠不适、出汗、失眠、心悸等尼古丁戒断症状。大多数戒断症状在停止吸烟后24-48小时达到顶峰,数周内逐步减轻。很多尝试戒烟者都因为难以忍受这些戒断不适,而放弃戒烟。

即使成功戒烟,大多数吸烟者仍然会有复吸的经历。研究表明,在没有获得任何戒烟帮助的吸烟者中,只有不到3%的吸烟者能在戒烟后维持1年以上不吸烟;即使获得戒烟帮助,吸烟者在戒烟成功之前,一般也会经历多次戒烟失败。

专业的戒烟治疗是怎样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借助药物缓解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医生一般会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来帮助戒烟者抵御戒断痛苦,常见的尼古丁替代产品有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鼻喷剂等。

此外,还有一些非尼古丁替代剂,比如安非他酮、伐尼克兰等药物,也能缓解戒断症状、减轻心瘾,增加戒烟的成功率。当然,这些药物不能自行使用,一定是在医生的诊断建议下使用。

2.心理治疗:

心理动机强化治疗是一种已经被验证过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动机强化治疗的核心原理就是借助心理技术,帮助戒烟者分析其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借此找到持续戒烟的理由,排除反复吸烟的阻力。帮助戒烟者从心理上提高自我效能,也就是自信心加应对技巧。

就像小剧场中的几位主角一样,如果吸烟者觉得“吸烟能短暂地隔离世界,获得放松”“吸烟能帮助自己缓解压力”等,心理咨询师会因此引导来访者自己一步一步击溃这些理由,让其内心的天平朝着戒烟的方向倾斜,探讨 “戒烟的短期和长期益处”,强化戒烟动机,引导其发现问题,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并帮助其选择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人朋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试图戒烟的人来说,家人朋友的支持理解尤为重要,尤其在防止复吸这一戒烟的关键环节上。

具体,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 在生活细节中,帮助其寻找戒烟的意愿动机,就像“无烟 为成长护航”一样,很多家长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主动戒烟。

  2. 要学会鼓励、陪伴,对戒烟痛苦过程进行充分共情,可以帮助戒烟者强化信心,有“治愈”戒烟者的情感功效。

  3. 帮助改变或打破吸烟者长久以往的吸烟习惯,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

  4. 帮助戒烟者寻找、尝试、坚持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运动会降低戒烟者的吸烟意愿。

  5. 为其营造“无烟”环境,比如扔掉打火机、烟灰缸等与烟有关的东西,减少甚至避免参加会被诱导吸烟的场合,适当远离吸烟者。

对于吸烟者个人来说,戒烟会像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一样无所适从,甚至异常痛苦。除了自身的坚持以外,作为亲朋好友,以及作为专业医护工作者的我们,也需要与其共同努力,共同历险,最终成功“上岸”。

无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护航手。

来源: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