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打工人”都经历过头晕,坐车会头晕、熬夜多了头晕、蹲下猛地站起来会头晕......有些头晕突如其来,又让人意想不到,深圳这个90后小伙子最近就经历了一场意料不到的头晕。
今年30岁的小张(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早上起床翻个身,自己怎么就晕了。那天是工作日,小张和往常一样早起,他伸了伸懒腰,接着翻了个身,突然间就感觉天旋地转、头晕想吐。他以为是自己还没睡醒,没想到这个症状持续了数十秒后,再翻一个身,他又晕了。
小张立刻前往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医。脑病科主任黄汝成检查后告诉他:“你得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
黄汝成解释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
耳石脱落后与内耳其他平衡结构相互碰撞,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俗称“耳石症”, 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这病难以预防,都是突然发病”,黄汝成介绍,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 ,终生患病率约2.4%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 ~30% ,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黄汝成医生给患者看诊
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就一定是“耳石症”吗?对此,黄汝成表示,眩晕不等于而耳石症。第一时间要由医生排除脑中风及其他疾病。
“耳石症只是个人难受,出不了人命。但是脑中风如果不能及时救治,要出大事的”,黄汝成提醒,眩晕也是中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因此出现眩晕要尽早就诊,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急诊或脑病科(神经内科)及时排查是否有脑梗死,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排除了其他脑系疾病,确诊是“耳石症”,一般可采用药物+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治疗”是通过手法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适当角度的转动,让脱落的耳石流回正确的位置上。
黄汝成医生在给患者治疗
黄汝成医生还介绍道,通过复位,耳石虽然可能回到了原来的解剖位置里,但并未牢固粘附于耳石膜上,如果这时候参加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很容易引起耳石再次脱落。
医生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后续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30度入睡;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禁止:忌高空作业、开车;
门诊随诊:建议复位1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
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发挥中医特色,提倡“中西结合、针药结合、内外结合”的“三结合”特色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病门诊13及26诊室周一及周五下午有眩晕专科门诊及复位治疗。
刺络拔罐
雷火灸
针灸
黄汝成医生介绍,有的患者因为摔倒、车祸等原因,原有的病治好后,一直有头晕现象,甚至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大清早起来头晕,家长没想到是“耳石症”。
“我接诊过最小的一个耳石症患者就是四五岁的小孩”,黄汝成说,小孩子是学跳舞的,也经常在爸妈们床上蹦跶,因为年纪太小,讲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只觉得头晕呕吐,还去消化科看病,最后才在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确诊。
当然不是每个人头晕都是因为“耳石症”,黄汝成医生提醒,当感到眩晕,一定要排查脑梗、颅内问题。之前门诊就曾有位20岁出头的患者,因为按摩导致血管夹层,发生了脑梗,差点误以为只是“耳石症”,险些丢命。
“按摩需谨慎,特别是耳尖以下的肌肉、神经、血管部分的位置。按摩后可能会引起眩晕为主脑梗塞。”黄汝成医生反复强调,事关生命,市民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