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应 | 一路一方案,有序微改造!西关旧路有了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APP • 记者帮
原创2023-11-06 09:11
banner.jpg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南方都市报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群众关切和民生实事,推动问题及时有效化解,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荔湾区西关旧路通过微改造变身慢行“友好路”的故事。

在老城区漫步和骑行,感受广州独特风情,深受市民游客的青睐。最近,住在西关老城区的不少街坊发现,附近不少道路人行道变宽了,非机动车道也宽敞了不少。这些变化都来源于荔湾区西关记忆项目(荔湾湖永庆坊片区周边道路微改造工程)的开展。

民呼

老城区人多车多,道路宽度不足混行严重

“每次接家里孩子放学的时候,就感觉这条路不够用。”街坊芳婶(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华贵路有三所小学,每到放学时间,学生和家长就会挤满整条街,而附近的好几条道路都非常狭窄,人行道的宽度根本不够,很多人只能走在行车道上。然而,行车道上不仅有汽车,还有飞驰的自行车,非常危险。

图片

改造前,文昌南路上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华贵路、宝华路、文昌北路等所在的荔湾湖永庆坊片区为西关老城区,道路宽度不足,周边景区、居民区、学校、市场等众多,人流量大,原人行道宽度无法满足人行需求及自行车停放需求。同时,部分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较窄,非机动车、电动车、三轮车数量多,经常出现与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早前,这个片区不少道路路面老旧开裂,修补痕迹明显。人行道狭窄,若是想并排行走,则十分困难,部分市民选择走在行车道上。有些路段缺少非机动车道,自行车、电动车只能跟机动车抢道。时常能看到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

图片

改造前,华贵路上路面老旧开裂,修补痕迹明显。(受访者供图)

我应

旧路微改造,慢行系统得到升级

据了解,荔湾区西关记忆项目(荔湾湖永庆坊片区周边道路微改造工程)旨在整理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凸显传统风貌,改善民生,主要对蓬莱路、恩宁路、龙津西路、龙津中路、华贵路、宝华路、文昌北路、文昌南路、荔湾路、中山八路、中山七路共11条道路进行微改造,包括对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面进行品质化提升。

难题:道路宽度不够,改造有困难

破题:多方共同研究,一路一方案

据广州市荔湾区市政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市政绿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西关记忆项目位于“老广州”的核心区,周边有荔湾湖、荔枝湾、永庆坊等特色景区,以及恩宁路、昌华大街、耀华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片区发展历史长,居民众多,日常出行需求量大。在前期对荔湾湖永庆坊片区道路的调研中发现,部分人行道存在路面铺装破损,井盖较多,树池较旧且风格不一,盲道不规范等问题;另外车行道路面主要因时间久未全面刨铺,部分路面的坑洞填填补补,裂缝较多,行车噪音大。

“其实最难的地方就是方案的确定。”该工作人员回忆整个改造过程说,“每一条路的周边环境不一样,人流也有不同的特点。”多宝路到恩宁路一段,因靠近景区节假日游客比较多;华贵路附近居民多学校多,通行以老人家和学生为主……

不仅如此,老城区道路较窄,道路宽度多在12-18米,如何在有限的宽度范围内满足人行及车行需求、打造慢行系统是个难题。“在文昌南路,原本是单向双车道,但是长期有违停车辆,导致实际能通行的只有一个车道,所以我们就决定压缩行车道,加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压缩行车道,加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这个大体方向就定下来了。但是具体要如何压缩?人行道加宽多少?非机动车道设不设置机非护栏?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经过勘察设计单位的精细测量,取得了每一条道路的全断面宽度数据后,在荔湾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市政绿化中心针对每一条路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拟定了“一路一方案”,根据永庆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的指导意见,确定了道路微改造方案。并与交警、街道、专家等相关单位开展论证。

随后,每条路都有专属改造方案。“比如,原本华贵路原人行道宽度最窄处仅为2.1米,无法满足人流量大时的宽度需求及自行车停放需求,通过压缩车道0.8米宽用于改造人行道,全线拓宽两侧人行道各0.4米,改造后人行道宽度为2.5米。”

难题:附近人流量大,施工时间受限

破题:分段施工,打造样板路段

方案确定好后,2022年10月,施工开始了。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白天附近人流量大,围蔽施工几乎不可能,“我们就只能在分段夜晚施工。”但夜晚施工面临的问题也不小,不少路段居民楼紧紧贴着马路,施工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难以避免,该工作人员表示,在施工时,他们将噪音大的机器作业时间安排在上半夜。

并且,涉及到11条道路的施工,施工的标准需要统一,工作人员也需要时间熟悉周边的情况。“我们就在人流量少一些的地方,打造了一段样板路段,大概几十米的长度。”样板路段施工完毕后,施工标准也被定下,后续的施工质量都要参照样板路段,“这样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同时,在施工时,区市政绿化中心也随时征求附近街坊意见,随时针对改造方案进行修改,“有些居民会提出一些改造意见,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修改。”

实效

人行道拓宽了,机动车道也正常通车

南都记者走访文昌南路看到,道路两边各设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使用黄色实线明确了非机动车路权,人行道上也铺砌着平整的地砖,三者各行其道,有序通行。由于通往上下九步行街,文昌南路的人流量较大,但三五成群的游客行走在人行道上并不显得拥挤。记者观察到,道路一侧设有禁止停放的标志牌,即便有零星的几辆车临时停放,总体上也能够缓慢通行,并不会造成交通堵塞。

图片

微改造后,文昌南路道路两边设置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而在主干道荔湾路上,马路两边还加装了防护栏,使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实现物理分隔,为市民骑行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此外,附近的龙津小学还沿校外人行道设置了一条专用“通学道”。正值放学时分,学生们正有序地走在亮眼的黄色标线内。

图片

在部分较为宽敞的路段,马路两边还加装了防护栏,使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实现物理分隔,为市民骑行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图片

龙津小学还沿校外人行道设置了一条专用“通学道”。

压缩车道、拓宽人行道是否会加剧车辆的拥堵?“还是像从前一样,都能正常通行的。”华贵路上一蔬果店老板表示,尽管人行道的拓宽不可避免地压缩了车道,但违停车辆减少了,并未感觉到对交通造成影响。

经验

针对性制定方案 多听民意积极沟通

据介绍,目前,西关记忆项目已基本完工。根据11条道路的实际情况,共计完成路面品质化升级改造8.69公里。优化原有道路的慢行系统,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缩减机动车道等措施,拓宽人行道4.156公里,步行区域面积增加2426.9平方米;增设非机动车道里程3.132公里,加宽非机动车道;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6米的路段完善机非分隔护栏,增设护栏6.18公里;在龙津西路龙津小学路段设置儿童友好通学路,另一处在恩宁路西关培正小学前也在筹划中。同时对行道树进行修剪,避免树枝过度生长影响行车安全,对道路范围内的树池进行改造,改善树木生长环境及景观的同时,避免树根影响行人通行。

针对整个改造过程,荔湾区市政绿化中心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一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每一条路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品质化提升,制定“一路一方案”,细化每项宽度数据,量体裁衣,高标准打造西关精品。在树池改造中,由于树木种类、粗细不一,通过制定“一树一方案”,不仅保证树木生长空间和人行空间,同时统一树池风格,提升通行环境和道路景观。

二是打造样板,示范先行。老城区微改造工作中,路面情况复杂,不可预测的情况多,区市政绿化中心根据施工图纸打造“样板段”,通过“先介入,明标准”的方式,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案,同时明确施工标准,严格把控质量,实现施工“质”“效”双提高。

三是多听民意,积极沟通。在荔湾路幸福新村社区,区市政绿化中心收到了居民对荔湾路人行道改造方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和街道、居民积极协调后,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图纸,及时响应居民诉求,为此,居民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在恩宁路的改造中,由于车道两侧存在较多旧式混凝土电力盖板,车道不平顺,行车舒适性与景观性均不佳,在与电力部门积极协调后,降低井盖标高再铺设沥青,整体提升了恩宁路的道路风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扫码向南都反映,我们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民呼我应报料二维码_副本.jpg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统筹编辑:董晓妍

统筹记者:廖艳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实习生 陈乐茵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

记者帮新封底.png

编辑:李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