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里的茂名柏桥:做强荔枝新业态,描绘荔乡新画卷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原创2024-04-10 22:28

4月的茂名,140万亩荔枝已经挂果,小果由小变大,由绿转红,即将在5月下旬成熟,开启一个新的荔枝季。走进柏桥村荔枝种植园(贡园),一千多棵古荔枝树已经开花坐果,再过一个月这里又将挂满红荔枝。

4月8日至10日,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中央、省以及港澳华文媒体约50人组成采访团,以“走进春天里的茂名柏桥”主题开展采访调研,解读茂名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题。

柏桥村贡园

千年古荔又结出新硕果

4月8日,南都、N视频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柏桥村荔枝种植园(贡园),发现园内一千多棵古荔枝树已经开花坐果,再过一个月这里又将挂满红荔枝。

图片

千棵古荔树已经开花坐果。

柏桥村荔枝种植园面积约80亩,成园于隋唐年间,是全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年游客量超30万人次。

图片

柏桥村荔枝种植园(贡园)。

为更好保护开发这一珍贵资源,当地党委政府对贡园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停车场、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通过建档立卡、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人、培优复壮等举措,加强园中古树保护。

图片

茂名市林业局局长曾春介绍荔枝古树保护措施、成效等情况。

古树守护人、“一树一策”精准保护、定期体检都是对保护荔枝古树做出的措施。目前,茂名正推动古荔枝树保护立法,《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草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茂名首部古荔枝树保护相关条例,包括资源普查与公布、养护与复壮、保护与管理、宣传与利用、法律责任等内容,让古荔枝树“老有所依”。

图片

古荔树守护人邱广明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

身为荔乡人,古树守护人邱广明从小就对荔枝的护养技术耳濡目染。因此,在聊起如何维护古荔树让它们生长健康时,邱广明说得头头是道。在他看来,古荔树因为“年事已高”,更需要用心呵护,一枝一丫都要留意。这些年来,邱广明参与了很多关于古荔树的维护工作,包括预防虫害、清理枯枝败叶、对树体进行加固等。

“柏桥讲堂”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从贡园出来,南都、N视频记者随采访团来到柏桥农创园,数十间商铺围绕着中央广场而建。柏桥农创园是荔枝电商购销交易中心,以荔枝、龙眼为基础的旅游、电商、文创等业态逐步丰富,辐射带动周边500多户荔农。2023年荔枝季,该园接待外来购销商1000多家。

图片

柏桥农创园。

园内的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展厅摆放着龙眼干、荔枝干、荔枝蜜、荔枝酥等加工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忙着在向游客们介绍各种产品。据了解,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带动农户2000多户,年加工荔枝1300吨、龙眼900吨。

图片

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介绍荔枝产业链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社形成“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社员的荔枝龙眼实现“统一认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四个统一,其产品长期供货杭州娃哈哈、北京同仁堂、好想你等知名厂家1700多家门店,进入华润万家、大润发等大型商超销售,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打响了品牌,实现联农带农富农。

图片

柏桥实践馆外景。

在柏桥实践馆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荔乡明天”三大板块,集中展示茂名人民荔枝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发展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行动。

图片

采访团成员来到“柏桥实践馆”参观学习。

结合柏桥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去年5月23日,茂名开设“柏桥讲堂”,将讲堂打造成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百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广泛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片

采访团成员来到“柏桥讲堂”参观学习。

茂名市委党校教育长张蓝青介绍,“区别于普通的思政讲堂,我们会为每个团队的学员度身定制相关课程,把理论讲授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柏桥讲堂”是一个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荔枝种植园、柏桥农创园、柏桥实践馆、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这些荔枝树下、种植园里、生产线旁的阵地,都可以是“柏桥讲堂”的教学现场。

图片

茂名市委党校教育长张蓝青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

“柏桥讲堂”是传播知识的课堂。通过专题授课、互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对乡村振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的认识和理解,从中找准推进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共同深化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

图片

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介绍柏桥村文明乡风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柏桥讲堂已开展889个班次(活动),累计培训45895人次。村集体经济怎么搞活?党组织怎么增强活力?一个个乡村振兴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柏桥讲堂”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中,逐渐找到“金钥匙”。

图片

柏桥夜市。

“柏桥夜市是今年2月开始营业,我们分区布置,广场上是娱乐区,停车场是美食区,白天停车,晚上腾出来给村民摆摊,目前登记在册的摊档已有120多个。”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说,“柏桥夜市特色商圈、民宿等多种消费场景,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夜间购物、消遣的好去处,带来人气,也带动经济增长,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特别是在节假日,还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消费,热闹程度不比大景区逊色。柏桥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农文旅融合

蓬勃发展乡村新业态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今天,如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带动荔枝产业全面振兴,成为接下来实施“荔枝之乡提升行动”的重要命题。

4月9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中国荔枝博览馆在这里深度了解新质生产力如何深度助力荔枝产业发展。

中国荔枝博览馆位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于2022年5月28日建成开放。博览馆占地面积33亩,其中主体建筑三层,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20平方米。

图片

中国荔枝博览馆外景。

博览馆内,以荔史、荔事、荔知、荔人、荔业、荔韵、荔梦为布展脉络,展示着我国荔枝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深度挖掘和展现荔枝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图片

采访团成员来到馆内参观学习。

从中国博览馆二楼往前走是长达700多米的空中观光栈道,行走在栈道上可依次看到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18个产区,饱览荔林风光,感受全球不同荔枝产区风貌。这里汇集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3500多株,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圃。

图片

空中观光栈道。

比邻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高州荔枝优势产业集聚区旅客综合服务中心,荔枝产业体验区、婚姻登记处、主题酒店等建设正酣。建成后将主要承接茂名、高州荔枝产业交流各项活动会议,兼顾特色产品销售及展示、餐饮、住宿、婚姻登记等多元功能。

图片

茂名市文广旅体局岑解明副局长介绍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目前,高州荔枝优势产业集聚区项目景观大门、停车场等已建设完成,主题酒店和婚姻登记处装修已基本完成,预计酒店和婚姻登记处可在5月20日前投入使用。

高质量发展

千年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

为了从种植环节提升荔枝品质,茂名建成了占地面积500多亩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承担荔枝种质资源保存试验、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等任务。目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已经进驻并开展科研工作。

图片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主要分为荔枝种质资源保存试验区、科技创新与展示区两大区域。其中,科技创新与展示区又包括荔枝博览馆、孵化中心、实验室等。所有馆区通过空中廊道相连,集科研、科普、观光旅游、示范推广多功能于一体。

图片

智能玻璃温室。

在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实验室里,研究员正忙着采集几组荔枝花粉,便于后续开展杂交育种。过去两年,里已经培养2300棵杂交育种荔枝树苗,接下来还有近700棵进园落地。

图片

研究员正忙着采集几组荔枝花粉。

据了解,成立于高州分界镇的广东鲜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申请专利3项,去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2024年预估产值超2000万元,在荔枝保鲜技术自主攻关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为茂名荔枝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荔枝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先进管理方式,不断释放出新的生产力潜能,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

图片

荔枝气调保鲜移动集装箱。

如今,茂名积极推动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荔枝产业化过程中的保鲜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荔枝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沈华介绍生物源荔枝保鲜技术。

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建成,为种业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资源圃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荔枝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研究,创制荔枝种业“芯片”,打造世界荔枝产业中心,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表示,对于荔枝行业,新质生产力包括三方面,一是品种创新,可以解决一些栽培问题;二是要引入水平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农机具;三是要数据赋能,产业实现数据化和智慧化。而在数据赋能方面,要重点采集土温、气温、湿度等方面的生态数据,成花、成熟、采收等方面的生长发育数据;以及技术档案管理。


——南都、N视频将持续做出相关报道

敬请关注


文/图/视频:南都记者 丁治加

实习生 周逸航

编辑:丁治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