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威士忌快速崛起带来了压力?洋酒巨头在消博会接连上新

南方都市报APP • 湾区酒闻
原创2024-04-16 07:32
图片

洋酒巨头们在中国市场加速威士忌的“上新”。

在近期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上,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多个洋酒巨头接连进行威士忌的产品“上新”。

其中,爱丁顿旗下的麦卡伦传奇系列第二卷、保乐力加叠川纯麦芽威士忌新品和格兰父子的远慕(WILDMOOR)高年份调配苏格兰威士忌等,均在本届消博会亮相。与此同时,主宾国爱尔兰也将该国生产的知名威士忌品牌在消博会上展出。

进口威士忌品牌动作频频,背后是中国威士忌市场的持续增长。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去年中国的威士忌市场表现出强大的成长性,威士忌正被消费者进一步发掘和消费。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去年我国威士忌酒的市场规模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从2013年的12.88亿到2023年的55亿,10年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了4.2倍。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55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大部分市场为外资所占据,根据海关数据显示,威士忌进口量为3.26万千升,同比下降0.57%;进口额为41.26亿元,增长9.65%。

进口威士忌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让部分洋酒巨头看到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

“我们看到中国威士忌市场在成长,根据我们对消费者持续的洞察,国内威士忌消费者的数量仍旧在增长。” 保乐力加中国首席执行官郭斌臣对中国威士忌市场评价认为,过去威士忌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过快,渠道在过去一两年间的库存量可能过高,尤其是零售层面的库存量积累过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但即使在此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对威士忌的需求仍然持续在提高。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去年进口烈酒市场量价齐升的情况下,威士忌却出现进口量下降的情况,这除了与运输、产量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国产威士忌的爆发性增长有关。

《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威士忌(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在多方面迎来大爆发。生产端上,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单位(企业)去年达到了42家,同比增幅为75%;在此基础上,去年中国本土威士忌总产量达到了约5万千升,同比增长127%。相关销售数据显示,目前国产威士忌单位产品销售收入最高达到2500元/L,平均单位产品利润也达到300元/L左右。

规模快速扩张下,国产威士忌入局者众,除了大芹、千岛湖、高朗等独立厂牌外,参与撑起国产威士忌产能及市场的,不乏由酒类巨头洋河、古井贡、郎酒以及青岛啤酒等投资建设的威士忌酒厂。

南都湾财社记者还注意到,部分国内威士忌品牌除了按照传统方式酿造威士忌外,还融入了部分“本土化”特色,例如古越龙山推出的“穿岩十九”威士忌产品,则是首款糯米威士忌;古井贡酒与卡慕集团合资的古奇酒业,未来将推出芳香威士忌和结合中药草本威士忌产品。

实际上,洋酒巨头近期接连在中国市场上新,除了看好市场外,其背后也是国产威士忌崛起所带来的压力。微观来看,国产品牌在酿造技术、设备、原料和木桶等,均逐步与进口品牌靠拢,与此同时,国产品牌不但具备运输方面优势,部分产品价格已呈现性价比高的特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储存年份是目前进口品牌的绝对优势外,同时也是国产品牌的“命门”,因此国产威士忌要真正兴起,“最终是交给时间沉淀”。此前南都·湾财社主办的“威士忌与中国:2024中国威士忌市场消费趋势论坛”上,麒麟烈酒集团CEO、中欧制造业俱乐部(SEMC)创始人向健认为,中国威士忌有非常大的酿造想象空间,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一个状态。不过他也建议,国产威士忌的企业要盯紧现金流,“威士忌的最大的收益是时间,最大的风险也是时间”。

对于国内威士忌市场的未来动向,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编辑:贝贝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威士忌研究所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贝贝1.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