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领读,中山火炬高新区2024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4-04-20 20:34

南都讯 记者吕婧 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4月20日,“盛世遗风 大咖领读”暨2024年“书香火炬 向新而行”全民阅读活动在火炬高新区濠头村郑氏大宗祠开启,现场进行了2024年火炬高新区全民阅读“博士与书”项目、火炬高新文化读者服务中心项目启动仪式。

图片

“盛世遗风 大咖领读”暨2024年“书香火炬 向新而行”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据悉,此次活动是“‘五’动火炬 寻味水乡”系列文旅活动重头戏之一,从“五一”假期至7月,火炬高新区将持续推出系列精彩活动,迎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

海归博士走进宗祠里当“先生”

坐落于濠头村的郑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距今有近四百年历史。宗祠前的牌坊是中山现存较好、始建年代较早的牌坊建筑之一。

活动现场,火炬高新区濠头幼儿园小朋友、火炬高新区第三小学学生分别进行了《百家姓》国学表演和《读中国》经典诵读。随后,习宁博士开讲。他与学生一起身穿汉服,面对面进行交流。

图片

习宁博士为学生讲课。

习宁是火炬高新区“博士与书”活动的首位开讲嘉宾,他先后在北京大学获得化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国Rice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国际知名的靶向药物专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021年,习宁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创立中山范恩柯尔生物科技公司,2023年被聘为首批火炬高新区“产业发展顾问”。

图片

习宁博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我们要通过努力读书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活动中,习宁分享了自己北大求学、海外留学、回国创业的经历,通过亲身故事,鼓励孩子们为梦想奋斗,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勇敢拼搏。

让创新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海归博士走进宗祠里当“先生”,把传统优秀文化和科技创新文化相结合,火炬高新区建设书香社会又做出新尝试。

作为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高新区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员,近十年来更是吸引了一批海归博士在这里创业。南都记者了解到,中山市近五成的国家级研发机构、超六成的省级工程实验室、近九成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全部的省创新团队在火炬高新区聚集,这里创新氛围浓厚。

图片

活动中首次亮相的“郑家棍法”文创产品。

“这种形式非常好,一方面能够让从各地来到火炬高新区创业的新中山人更好地了解这里的人文历史,加深对这片土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学生、家长等群体与科技人员接触交流的机会,在他们心里种下‘创新’的种子”,习宁认为。他也希望“博士与书”活动办成火炬高新区的读书品牌活动。

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火炬高新区将围绕“高”“新”的特点,挖掘创新文化内涵,策划“博士与书”“企业家说创新”等精品文化活动,邀请区内博士进校园、进厂区、进社区,让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分享自己的创新故事,让创新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共文化服务从“普惠均衡”走向“优质精准”

全民阅读活动是火炬高新区高质量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拥抱深圳高端制造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火炬高新区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推动深中一体化特别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早在2017年,火炬高新区就被批准为全省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今年初,经过复核,火炬高新区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优秀示范区,也是全市唯一获评镇区。

经过6年推进,火炬高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有了哪些新变化?从“普惠均衡”向“优质精准”,是其中一大亮点。火炬高新区是老牌工业区,结合这一特点,火炬在全省率先将工业园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在工业园区建设了1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火炬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园区文化设施为枢纽,以企业、学校文化设施为节点的三级网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图片

火炬高新区中轴线上将打造展示文化魅力的场馆。

在此基础上,今年,火炬高新区提出打造城市文体中心,持续推动图书馆、展览馆、文化产业园区等场所由单一型文化体验空间转变为复合型文化服务空间。围绕中心区中轴线,充分开发利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得能湖公园、公建配套物业等现有资源,规划打造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性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一批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场馆。

“火炬高新区越来越好玩了!”这是不少中山市民的感叹。现在闲暇时间来到火炬,可以参观大环村、珊洲生态园、孙康故居,感受原生态的乡村风情和人文历史;也可以到厨邦酱油博览馆、参宫博物馆、咀香园饼文化博览馆、巧克力工场,沉浸式体验工业制作过程。

当前,火炬高新区还提出提升江尾头龙母民俗文化展演、濠头郑家棍文化展演、大环华佗信俗展演、东乡民歌展演、咸水歌展演等五个典型项目影响力。打造“张家边·文旅”、民众“四最”文化品牌。活化华佗庙、红蓝碉楼、吕文成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慢”游新地标等。

让文化资源“转起来”,把文化食粮“种下去”。目前,在总面积不足92平方公里的火炬开发区,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已达4万平方米,室外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通过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火炬高新区不仅满足了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编辑:吕靖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吕婧1.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