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熊猫还稀有,“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神秘在哪里?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综合2024-04-24 15:07

据南方+报道,近日,依托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观测平台,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红外监控相机联合观测到濒危物种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这是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广州市首次观测海南鳽的踪迹。

图片

石门公园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海南鳽。

据悉,海南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全球的数量十分稀少,分布区域也十分狭窄。它们还被誉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它们究竟神秘在哪里?

1、数量稀有

“国一”野生动物,比大熊猫还稀有

图片

“鳽”读作“jiān”,解释为一种水鸟。海南鳽属于鹳形目,鹭科,鳽属,是一种中型水鸟。顾名思义,海南是最早发现海南鳽的地方,也是其主要的栖息地点之。海南鳽是我国特有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仅1000只左右,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国际上的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高一级。早在1899年,人们就证实了海南鳽的存在,可是过去百年后,它们就像消失了一样,很多人都以为海南鳽灭绝了。直到1999年,我国专家才再次在广西发现了它。


2、习性隐秘

胆小机敏,很难被观测、研究

图片

由于海南鳽的习性非常隐秘,胆小机敏,很难被观测、研究,是全球被记录次数最少的鸟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与普通夜鹭不同,海南鳽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生活习性:一是不喜群居,大部分观察到的海南鳽,都是一只飞过,很少一起出外觅食;二是不喜鸣叫,就像幽灵一样,毫无声息地飞来飞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海南鳽会在树上筑巢,它们惧怕人类的打扰,所以会将筑巢点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湖心岛等位置。一旦周围有威胁出现,它们就会十分警惕,然后将脖子伸得很长,仿佛自己是一根枯草,这样更能融入环境,难以被敌人发现。


3、黑夜捕食者

夜晚活动,爱吃鱼类

图片

成年海南鳽的体长约为54厘米,雌鸟较小。它的羽毛呈暗褐色,通体带有白色的斑点,部分羽毛有金属光泽。此外,海南鳽是一种夜行鸟类,白天隐藏在河岸附近的密林、杂草中,夜晚才出来活动,因此更难被观测、记录到。它的眼睛非常大,特点十分明显,以保证夜间收集到更多光线。在借助红外摄像机的观察下,会发现其眼睛有很强的聚光能力。它们有着敏锐的视力和听力,能够在黑暗中寻找猎物。它们的嘴像尖刀一样,尖锐而短小,能够快速、精准地捕捉和吞咽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在海南鳽的食谱中,鱼类的进食量是最大的,约占总进食量的90%。


4、海南省外也有

在海南是留鸟,在别处是夏候鸟

图片

海南鳽并非只栖息在海南省内,而是它们首次发现于海南,我国广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省都有海南鳽分布。其中在海南省的是留鸟,其他地区的都是夏候鸟或者旅鸟,会进行季节性迁徙活动。

海南鳽的巢是用树枝、草叶、苔藓和羽毛等材料搭建的,形状像一个碗或一个平台。它们每年只繁殖一次,每次只产一枚蛋,由雌鸟负责孵化,雄鸟负责觅食和保护。孵化期约为30天,雏鸟出壳后约60天就能飞翔。


5、环境检测师

水质环境变差,它们就会“搬家”

图片

据专家介绍,海南鳽对水质和环境要求特别高,可以说是“环境好坏的指示性物种”,如果生活区域内的水质和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马上“迁居”。海南虎斑鳽的神秘,也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目前,海南虎斑鳽的栖息地已被破坏和分割,导致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过去,海南虎斑鳽很少被人们发现,但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它们的出现次数越来越多,说明它们的种群数量在慢慢增多。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保护这些珍稀鸟类,避免它们因为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

整合:刘卫华

来源:南方+、新华社、百度百科等

编辑:刘卫华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卫华1.6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