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分饰15角,用台词征服舞台的“雅痞大叔”王耀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4-06-16 18:27

一个人如何分饰15角?重要的是,这15个角色还都出自于莎士比亚的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最经典的爱情悲喜剧,一部素体韵文的诗剧,深藏着像迷宫一样的十四行诗,说它的对白是诗文,又比普通的诗歌更接近口语。如何把大段或富有哲理韵味、或深情款款的诗歌,“说”成普通却不落俗套的讲话?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台词功底。

“舅舅”王耀庆做到了,用声音的艺术,同时征服了戏剧和交响乐两个舞台。6月15日,交响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在剧中,王耀庆一人分饰旁白、罗密欧、朱丽叶、提巴特、马库修、卡普莱夫人等15个角色,包揽了所有角色演出,无论舞台表演能力、台词功底,还是对音乐的精准把握,王耀庆都恰到好处。

图片

当影视剧中的“雅痞大叔”变身话剧舞台上的“千面型男”,为甜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带来一股全新的张力。“雅痞大叔”身上有一种庄谐之间的斯文感。当这样的人出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里,他将会如何演绎简单纯粹又热烈赤诚的爱情呢?

演出开始前,南都记者特别专访了王耀庆。他说:“我一直都很喜欢话剧、舞台剧的舞台,是因为这个舞台的地板有一种魔力。在剧场里面,你就是通过这个地板把你所有所思所想所学所积累的,不是透过你的表演,而是透过这个舞台的地板,让所有的观众跟你在同一个场域里面一起呼吸。”

1

舞台上的“主演”与交响乐的“配角”

如何透过交响乐剧的舞台,让台下的观众跟随台上的表演者一起呼吸,王耀庆做了不少功课,读剧本、扣台词、勤排练……为了演好这部舞台剧,他把投入综艺和影视剧的很多精力都收了回来,用在了潜心打磨这部交响乐剧上。

图片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第二次尝试在舞台上表演交响乐剧。第一次是2018年的时候,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于朋友们的感染力。

当时,乐评人焦元溥为张艾嘉女士制作了国内首部交响乐剧《仲夏夜之梦》风头正盛。焦元溥重新编译了《仲夏夜之梦》,浓缩了戏剧台词与桥段,采用单人叙述模式,由读剧人张艾嘉一人分饰14个角色。参照这样的方式,他又改编了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培尔·金特》,找到了指挥家张洁敏和演员王耀庆加入。张洁敏担任指挥,王耀庆则负责在舞台上说书,一个人演22个角色,他需要巧妙地借助角色的台词,为音乐附载上戏剧表演的“画面”。

本着和有意思的朋友一起做件趣事的初心,王耀庆接下了《培尔·金特》的合作。但其实他并没有看过《仲夏夜之梦》,也并不了解交响乐剧,只是被焦元溥和张洁敏两位专业老师对古典乐的热情所打动。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第一次排练《培尔·金特》的时候,我对交响乐剧完全没有概念。直到排练和演出结束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它的魅力。”王耀庆分享道,“《培尔·金特》的音乐相对知名,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出自哪里。做交响乐剧就是为了推广音乐。我作为旁白,同时也是乐团的一部分,需要在指挥的引导下完成表演。”

不仅乐器需要服从乐团指挥的调度,念台词的王耀庆同样需要,这让他觉得很有趣。他笑言,交响乐剧不是他的个人演出。他是舞台上重要且唯一的主演,但也是整场交响乐剧的配角。

为什么交响乐剧需要这样一位说书人?他说,古典音乐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美,能够给人带来感动。作为戏剧配乐,没有戏剧总是不完整的,那么就需要有人来将故事串联起来,旁白的存在会让音乐更有画面感。尽管如此,还是需要让音乐先行,其他一切的努力跟安排,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音乐。

至于交响乐与说书人,到底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里有剧,剧中有音乐,听完演出后,也许很多人会因为喜欢戏剧而更爱交响乐,也会因为交响乐重新爱上戏剧里的故事。

2

好的台词,也是好的“乐章”

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表演,却想要更多的人通过交响乐“读”懂戏剧的魅力,剧本的台词尤为重要。好的台词,也是好的“乐章”,能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图片

由王耀庆担任说书人的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将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的交响乐版本作为主轴,邀请澳门乐团加入演奏,通过乐音代替无声的舞蹈描绘画面,结合台词将原来芭蕾舞剧的剧情顺序进行重新剪辑,用全新的逻辑对音乐场景进行重新编排。

乐评人焦元溥对剧本进行了不小的改编,他首先要把情人之间的呢喃细语,改编成适合王耀庆一个人表演的台词,然后还要把很多旁白改得更浅显凝练,因为时间有限,音乐与故事约五五开,故事需要讲,但又不能抢了音乐的风头,尺度并不好把握。

“这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培尔·金特》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出演《培尔·金特》时,我是乐团的一部分。而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要求将所有台词像歌词一样融入乐章中,我的声音变成了一把乐器。”王耀庆介绍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本身广为人知,但音乐可能不那么熟悉,我们选择了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版本,这版音乐可能只有古典乐迷才知道。”

也是为了普及古典乐,这次的旁白被设计成和乐章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对于说词人来说,难度大大增加。这就要求王耀庆不仅需要懂戏剧表演,还要懂音乐。幸好小时候学过钢琴,又演过很多年的话剧,这些难度和强度,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舞台上的自如发挥。

当晚,王耀庆从容地在舞台上一人分饰15角,通过大段的台词,将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交响乐作品,用戏剧脉络呈现了出来,同时还再现了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故事。每每动情处,总有人忍不住想鼓掌。借引王耀庆《安可王》里的一句歌词:“掌声起在音乐里”。在这里,掌声既起在音乐里,也起在了“台词”里。台词在他的演绎下,像歌词一样镶在了乐章之间。

对话

用“黎明的爱”唤醒久违的音乐

南都娱乐:一人分饰全剧15个角色,将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交响乐作品以戏剧脉络呈现,再现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故事,为什么会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王耀庆:打动我的从来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提出项目的人。吸引我的不是故事,而是与这些有趣的灵魂、有趣的人一起合作的机会。无论是《培尔·金特》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参与的原因是人。焦元溥老师是资深的古典音乐推广者,张洁敏是能力非常强的指挥,他们都想普及和推广古典音乐,我自己也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但我选择参与这些项目,是因为想要与这些有才华、有热情的人一起工作。

南都娱乐:在接受这项挑战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王耀庆:《培尔·金特》中有22个角色,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15个角色,但难度并不在于数量。这次的15个角色大多是年龄相仿的青少年,这使得让观众区分他们变得更加困难。表演上确实存在难度,像有一场戏是有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孩在街头械斗,因为角色年龄和性别相近,需要在表现上做出区分,这是现场表现的一个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让观众很好地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爱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在里面。为了使故事更加丰富,为了使故事更加丰富,莎士比亚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对比和隐喻,描写了时间和戏剧之间的平衡,喜剧和悲剧的对比,以及短暂与永恒爱情的对比等等,需要在表演中找到这些平衡。

剧中还有一个特别为我打造的角色——奶妈,虽然这个角色本来就存在,但我们希望在这个角色上呈现出更多的喜感,以冲淡整个爱情悲剧的元素。但老实说,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想好奶妈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 

南都娱乐:法国作家雨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写的是“黎明的爱”。但焦元溥一直说爱情部分是他不太擅长的,需要你来负责。你觉得交响乐剧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带给观众怎样的感动?

王耀庆:爱情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存在的。现代人可能不相信爱情,但一见钟情的感觉是存在的,我们不能抗拒生理上的反应。只是我们现在的环境和时代可能让人们不那么愿意去相信或遵从内心的感受。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演出,首先让观众更好地体验音乐,让音乐在故事背景下更有画面感。其次是让大家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理解其中的细节。我们尽量让观众体会这种浪漫,但每个观众能获得什么,其实看个人。但我们的目标不是让观众重拾400年前的浪漫,而是推广音乐。一个作品在呈现给公众后,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好地呈现,至于观众能收获什么,不是创作者能决定的。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实习生 周琳麟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星南友@南都娱乐

8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