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洪水比速度,与灾害拼韧性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6-18 23:06

又一轮强降雨袭来,救援抢险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根据《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广东省减灾委员会已将省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采取有力措施,紧急转移安置涉险人员,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救助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之下,南都、N视频记者奔赴一线采访、记录社会各界救援实况:有人跟洪水比速度,一口气救出爷孙五人;有人自驾来梅州准备停车露营,被当地好心人半夜敲车窗提醒及时撤走;有人已经转移到安全区域,又主动返回借出了自己的橡胶艇,协助民警救援……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越发趋于极端化,水害灾害防御的压力增大,特别是本轮强降雨,不仅短促集中,而且累积雨量较大,局部地区暴雨来势凶猛,雨情超过历史极值和前期预报,叠加上游集中降雨来水,致灾风险高、防御压力大。每一次强降雨,都是对全社会各层面防汛防灾工作的一次大考,按照《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相关指引,救灾应急响应级别的提级,已经意味着灾害过程中达到相当数量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宏观数据的指标已经指向更严峻的应急防汛态势。而从南都梅州一线探访获知,很多深夜紧急转移的受灾群众亦表示,“活了30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洪水”,短短半小时的示警、督促和撤离时间,具体到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基层工作人员、街坊邻里,都是一次非比寻常的考验。

这是在跟洪水比速度,更是在跟灾害拼韧性,在自然面前展现人性的力量。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也最根本的公共利益。灾难来临,扶老携幼、上门入户,“一个都不能落下”,被紧急动员起来的各地基层应急单元、专业救援队伍都在用行动呼应和实践着从上到下对于细致救援、细节排查的反复提醒。“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此时正落在灾情一线的每一次救援行动中。

救援贵在速度,更重在细节。“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救援使命,需要足够扎实的落地,更需要对生命的高度负责。社交媒体时代建立起来的即时资讯传导,村村、户户、人人通达的群组网络,同时也不能忽视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一一核对。“有两个老人腿脚不方便,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他们的房子又靠近河堤”,类似这种个案化的救援信息,都可能在瞬间就得到响应,即时且针对性地化解险情。

当然还有旁落于熟人网络之外的游客,暴雨突袭梅州的时刻,正在梅县区旅行的短视频博主“印记走中国”没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转移通知,却也有“一位穿着拖鞋、白色短袖的热心大叔”骑着摩托车敲窗提醒。每一次个体间的互助救援,都不仅有效减少了灾难中的伤亡损失,更让人感受到整个村落、社区的强大凝聚力与互助精神。救援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高效联动,更有赖普通社会成员量力而为、施以援手的共同体意识。

迎击极端强降雨,互助救援守苍生。直升机、冲锋舟,专业的救援队正排除万难地深入灾区,寻找每一个救助的可能性,而身处灾情之中的村民间互助同样让人看到人与人之间最质朴也最浓烈的人性关爱与守望互助。在严峻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既微弱又强大。但也正因为普通人在困境里的安危与共,才让这个社会得以一次次渡过凶险、转危为安。

编辑:张子庆

7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