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国政要出席,共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场宣介会讲了啥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10-16 19:13

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辽宁省委、吉林省委、黑龙江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政党领导人、部分外国驻华使节和外国在华工商界代表等出席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宣介会以“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主题,在故事分享环节,来自三省一区不同行业的普通党员和基层民众代表从长春一汽红旗品牌的智能化飞跃,到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绿色能源革命,从哈尔滨冰雪世界的金山银山,到吉林黑土地的守护,再到“一带一路”上的健康使者,在科技创新、粮食生产、能源转型、生态保护和国际合作等角度讲述了东北全面振兴的生动故事。

图片

中国一汽红旗·九章智能平台CEO周时莹在宣介会作分享。

民族汽车品牌设计师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推动汽车智能化

在宣介会上,中国一汽红旗·九章智能平台的CEO周时莹展示了红旗品牌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推动汽车智能化,抢占行业先机。

“您抵达长春后参加活动乘坐的汽车,就是我们中国一汽的红旗国悦汽车,我和我的同事就是这款汽车的设计师。”周时莹介绍道。

自1953年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以来,一汽就肩负起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重任,制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卡车、第一台轿车、第一台高级轿车,并诞生了民族汽车品牌——红旗、解放。

周时莹回忆道,她的父亲曾是一汽工程师,过去常深夜俯身画图。受到父亲的影响,周时莹在2009年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后,放弃了众多待遇不菲的工作机会,选择加入一汽,全身心投入到国内第一个辅助驾驶系统的开发中。“培养一个博士不容易,希望你将所学的软件知识用于推动汽车智能化,让中国汽车在这个领域抢占先机。”周时莹表示,父亲的话成为了她的动力。

在一汽与全国各优秀企业的合作下,周时莹和她的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打破了技术垄断。一汽也从传统燃油车时期跟随别人的脚步,成长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跑者。

“这是我的同事,他带领团队开发了行业全新的245kw高功率永磁电驱产品(一种高性能的电驱动系统,通常用于电动汽车,能够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和高效率的电能转化)。”周时莹提到,2020年,配备该技术的车型一经上市,便远销海外。

周时莹表示,如今,一汽在虚拟现实仿真测试等领域已达到全球行业领先。同时,一汽还在大力推进零碳工厂和零碳共享区域建设,助力吉林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她还展示了红旗品牌对未来智能汽车的设想,并表示:“未来已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草原上的风电场场长

“绿色能源基地连点成片向全国输送高效、清洁能源”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场关于能源转型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中广核内蒙古分公司核硕风电场场长王哲明在专题宣介会上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将内蒙古丰富的风能资源转化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

“内蒙古是我国第三大省区,东西跨度2400多千米。”王哲明介绍道。他提到,内蒙古曾经依赖煤炭产业,但这种发展方式并不持久。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东北振兴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这为内蒙古的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

王哲明回忆说:“我们跨越六千里河山,以内蒙古为起点布局风力发电项目。”这个“南鹭北飞”的项目,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号召和政策支持,还结合了内蒙古的资源和政策优惠,以及中广核的技术和资金优势。

然而,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当地牧民对风力发电这个新鲜事物并不了解,他们担心“大风车会不会影响我们放牧啊!”王哲明说。为了获得牧民的理解和支持,风电场的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我们施工过程中发现,当地的路况不怎么好。”王哲明提到,尤其在雨雪天气,牧民基本上就出不去了。风电场进驻后,路修好了,牧民陈老三卖羊的时间和成本都降低了一半以上。同时,风电场还将整个风电场范围进行了信号覆盖,让牧民吴铁良每天都能跟在外地上学的孩子视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了。

通过修路、通网、提供就业这些方式,牧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王哲明说:“现在大风车立起来了,我们和牧民的关系越来越好了。”随着项目的推进,多家装备制造商也来到了兴安盟,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今,中广核的项目已经从内蒙古的风电基地拓展到了辽宁的核电站、吉林的光热电站、黑龙江的光伏电站。

“一座座绿色能源基地正在落地生根连点成片,持续向全国输送高效、清洁的能源。”王哲明说。

图片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鑫在宣介会上作分享。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设计师

东北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鑫的眼中,东北的冰天雪地不再是发展的阻碍,而是一片金山银山。

张鑫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设计师,他回忆道:“以前一到冬天,东北的老百姓就躲进室子里‘猫冬’。”

但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东北人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他提到,全球同纬度地区,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冰雪旅游和经济蓬勃发展,为东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提出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张鑫表示,东北人抓住了后冬奥时代的机遇,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文化、装备和旅游,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作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设者之一,张鑫亲眼见证了从采冰人的艰辛到建成世界最高冰建筑的奇迹。他自豪地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科技创新无处不在,目前已获得26项国家专利。”这座冰雪世界的建成,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带动了整个东北的冰雪经济。

如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冬季旅游联动发展,实现了从“一季红”到“四季火”的转变。张鑫分享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雪乡开了一家民宿,仅投入10万块钱,当年就回本了,今年又扩大了经营规模。

张鑫还提到了一组数据:“黑龙江在上一个冬季,旅游人次超过4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09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一倍半还多。”

“这次专题宣介会也给我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张鑫表示计划雕刻一块大大的冰玉璧,放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此象征和谐美满。

图片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在宣介会上作分享。

“耕地中的大熊猫”守护者

治理黑土地流失,创新“梨树模式”

在吉林省梨树县,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正致力于保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

“东北是世界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王贵满在宣介会上介绍时说道。他指出,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地方性的工作,更是全球性的挑战。“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到400年”,他强调,每当春天大风刮走肥沃的黑土时,他都感到非常心疼。

为进一步保护黑土地,王贵满和他的团队建立了500亩试验田,专门研究如何治理黑土地流失问题。经过十年的努力,他们形成了一套解决黑土地退化的方案,被称为“梨树模式”。他解释说,“梨树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用秸秆给黑土地盖上一床“大被”,这样黑土地风刮不走了,水冲不走了;同时,土里的水又保住了,秸秆腐烂后,黑土层又能增厚,这样一来黑土地会变得越来越黑。

然而,推广这一模式并不容易。村民们习惯于秋收后焚烧秸秆,对于新方法持怀疑态度。为了说服他们,王贵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不烧秸秆既环保又健康,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单亩地产量8%,一亩地就多赚200块钱。通过示范基地和与农民的交流,梨树模式逐渐被接受,并推广到了全国。

据王贵满介绍,“梨树模式”与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使用梨树模式的地块亩产达到了1100多公斤,而未使用的地块亩产只有700公斤。王贵满在宣介会上也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今年吉林省的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咱们东北的黑土地很好地发挥了产粮大区应有的作用,我们对持续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充满信心!”王贵满说。

他也表示愿意把保护土地的办法分享给世界各国人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土地,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填饱肚子,吃好饭!”

“一带一路”上的健康使者

“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用得起高端医疗设备”

在“一带一路”的另一端,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钟淑敏,正在将高端医疗设备带给世界各地。“我们不想再走高价垄断的路,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用得起高端医疗设备”,钟淑敏在宣介会上说道。

据介绍,东软医疗的起点,是解决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价购买国外CT设备的难题。“作为科研工作者,有知识,有技术,更有强烈的愿望,哪怕从零开始,我们也要去解决这个难题。”钟淑敏说。1997年,中国第一台CT机在东软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的一大步。

“现在我们的医疗设备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口到全球11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质量好、可负担的最佳代表之一。”钟淑敏介绍道。

此外,她表示,企业不仅提供设备,更致力于培养高端医疗设备应用人才。上个月举办的“一带一路”放射学培训班为来自14个国家的52位学员提供了培训。2013年,他们还参与了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一带一路”示范项目,为肯尼亚37个郡配备高端CT、影像云等医疗设备。在锡卡小镇,一位受伤的农民通过CT设备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让科技带来关爱、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公平可及,这也是我们东北医疗企业不断科技创新的动力。”钟淑敏也表示,期待有更多的国际合作者加入,共同为提高各国民众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采写:南都记者王玮 发自长春

编辑:梁建忠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