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首次组团参加海博会,携手深圳共谋海洋经济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4-11-08 10:27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行。群雄逐“海”,江门亮剑。本届海博会上,江门市首次组团参展,以“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组织了20多家优质涉海企业参加。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率团赴深圳参加海博会。陈岸明表示,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携手深圳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4年11月8日南都江门读本封面报道。

展区亮点

20多家优质涉海企业展实力

10月31日,江门市以政府组团形式首次应邀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当天上午,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率团赴深圳参加海博会。

近日,南都记者从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江门展区以“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以“科技之树”为主造型亮相展馆中心区域,紧邻深圳招商局集团展区及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展区。江门市组织了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公司、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等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以及中广核新能源(江门)有限公司、国能(江门)风能开发有限公司、江门隆基绿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优质涉海企业参展,以亮眼成绩展现了江门海洋经济的活力与实力。

图片

江门展区以“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来源:江门发布

江门展区共分为四个板块。深江海洋经济合作基础板块全面展现了江门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亮点及潜力;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板块展现了江门谋划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的现实场景;实物展区板块展示了生蚝、青蟹、鳗鱼等江门众多海产品及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文旅板块让参展嘉宾沉浸式体验江门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与侨乡风情。

据悉,江门展区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嘉宾、观众参观,成为此次展会亮点之一。

海洋经济

去年海洋生产总值约669亿元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江门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420公里,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公里,约占全省的1/6;共有海岛56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广海湾、银洲湖和川岛等海域具备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黄茅海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通道,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2013年初,江门市根据广东省提出的“大广海湾区”发展计划,制定了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年12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标志着江门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经济发展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为继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之后,又一个针对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

图片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年)

作为沿海城市,江门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产业纳入了江门市15条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江门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经济五大类28个细分产业和15个海洋主要产业中,都有产业分工与重点布局。台山广海湾可打造大湾区新的船舶海工制造保障基地;蓝碳“深圳模式”异地推广首单落地恩平,打造全国蓝碳交易行业风向标;江门在新会银洲湖和台山广海湾谋划建设1000公顷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举措吸引各界瞩目。

图片

广东江门广海湾LNG省储备集散基地效果图。南都资料图

在海博会招商推介期间,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宣传推介了江门海洋资源优势和大广海湾经济区。陈岸明表示,江门作为全省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海洋空间广袤辽阔、海洋产业基础扎实,是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可期、潜力巨大。

据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健华分析,初步估算,2023年江门市海洋生产总值约为669亿元,同比增速达10.78%,占GDP比重达16.64%,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11%。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4.8%,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

深江携手

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探索合作发展模式

海博会上,江门市喊出了“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口号,对外释放出“深江共谋海洋经济”的信号。

2023年2月,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参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加快大广海湾开发,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2023年,深江两市明确在大广海湾经济区以银湖湾滨海新区为基础,谋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目前,双方基本明确合作区规划范围,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4.58平方公里。

图片

2023年8月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在江门交付。南都资料图

今年,江门市委提出,要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纵深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力把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合作平台。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覆盖了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和恩平市20个镇,共324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相当于1.6个深圳的面积,核心区位于银湖湾和广海湾,面积约520平方公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目前开发强度低,产业承载空间大,是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转移的理想之地。随着深中通道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深江高铁加快建设,江门迎来“三通道”陆续开通的历史机遇,“大桥经济”产生的巨大推力,进一步释放江门区位交通、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侨务资源和生产生活成本等一系列比较优势。

江门如何携手深圳谋划海洋经济大文章?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双方探索深圳江门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模式,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携手深圳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和江门可以在改革创新经验的双向借鉴、产业链深度协同互补、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的互补、优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加深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