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百仕达小学第26届“项目式学习”成果发布会在校园里26个分会场同时召开。全校六个年级24个班188个项目研究小组通过展板、PPT、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此次发布会吸引了全校家长、兄弟学校的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一千多人前来参观,共同见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盛宴。
课题来源生活,解决日常疑问
“家人之间怎样沟通才能让关系更亲密?”“有什么小技巧,可以让做家务变得更容易?”“如何杜绝小区高空抛物?”“联合国能维护世界和平吗?”……在发布会上,同学们带来了与自己生活与学习相关的研究课题。他们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并在发布会上向观众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展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如为进一步研究“粤菜为何能够名列四大名菜之中”这个问题,501班粤菜研究小组成员,走访深圳市的粤菜馆,采访国际餐饮联合会粤菜研发专家、粤菜大厨,品尝经典粤菜,了解粤菜的历史、制作工序及它们的未来发展前景,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疑问。
展示创意满满,现场思维交锋
值得一提的是,成果发布会上项目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十分丰富,有清晰规范的研究报告,有制作精美的手册,有吸人眼球的海报,有言辞犀利的建议书。学生或头戴道具,或身着表演服,向各位来宾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各研究小组调查流程缜密,不仅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可行的方案。
如104班“小拖把劳动”小组研究“家务劳动谁来做?”,他们身穿劳动围裙一边表演一边汇报,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展板条理清晰、设计感十足;204班“阅读小分队”则是通过情景剧表演,生动有趣地向大家介绍“如何打造一个阅读社区?”;504“龙的传人”小组,自己制作精美的龙头道具,讲述中国人为什么是龙的传人。在发布会上,最有看点的应该是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可谓真是一场思维火花的激发和碰撞。
来访嘉宾、到场家长和同学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通过你们的研究,你认为什么样的消费才算是合理消费?”“台风天从楼上掉下的物品是否属于高空抛物?”“你们如何看待我国太空探索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意义?”台上同学不仅没被这些问题难倒,在近两个月研究的基础上,更是游刃有余地解答了台下观众的提问。
研究过程“动真格”,研究成长看得见
据悉,百仕达小学本学期的项目研究从开学第2周启动,同学们在指导教师和家长导师的带领下,深入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借助家长资源甚至自己努力尝试去联系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高年级的同学自己设计问题、制作“问卷星”发放问卷;小组成员一起深入科技企业、走进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了解相关课题知识,丰富研究成果。
在历经近两个月的研究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与陌生人沟通和交流,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如603班“世界和平小组”研究的主题是“联合国真的能维护世界和平吗?”,成员们通过联合国网站,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求助在联合国秘书处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工作的Michael先生和哈萨克斯坦驻香港总领事馆工作人员谭先生,进行线上访谈,了解联合国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内容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了深入了解。
据了解,百仕达小学开展项目式学习已经有13年了。在本学期的项目式学习中,各年级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研究。对于学生来说,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一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历程,更是一次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过程。
102班叶祖琛同学说:“在我的第一次项目研究中,我更会思考了,比如,我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还学会了三种研究方法呢!”604班熊嘉诺表示:“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我跟我的组员协作实践学习,一起提问思考,共同进步,使我体会到了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家长们也对孩子们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校长熊佑平表示,本届项目研究于学期的第2周启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总结、去发现,他们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观察、推理、调查、统计、分析、思考、合作等能力,成为知识的探寻者、发现者、建构者。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