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举行“华南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揭牌仪式,同时正式启用医院第五台手术机器人。这标志着该院在智能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在华南地区的普及应用。
活动现场,该院党委书记胡海源、院长黎程与多位学科专家共同为培训中心揭牌。据介绍,该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和产学研用于一体,未来将承担多学科机器人手术规范化培训、临床技术转化及远程协作指导等职能。
“机器人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外科手术模式。”骨科专家方航教授在技术展示环节介绍,以骨盆骨折手术为例,机器人辅助手术可将切口从传统术式的20厘米缩小至3-5毫米,出血量从500毫升降至20毫升,患者术后2-3天即可下床活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机器人能将假体植入角度误差控制在1度以内,位置误差小于1毫米,显著提升假体使用寿命。
该院党委委员、泌尿外科主任刘存东教授提到,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机器人高清视野能清晰分辨神经血管束,将患者性功能保留比例从传统手术的30%-50%提升至50%-80%,极大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针对社会关注的费用问题,该院党委委员、脊柱外科一科主任王亮教授坦言,虽然机器人手术存在一定自费比例,但其精准性与微创优势可缩短40%的住院时间,降低60%的术后感染风险,总体医疗支出反而减少约15%。医院将通过推广临床应用、设立专项救助基金、联合研发低成本解决方案等措施,提高技术可及性。
黎程院长强调,医院将通过培训中心每年培养大批基层骨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胡海源书记表示,智能化医疗的终极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实现精准医疗与费用可及性的平衡。
据悉,此次启用的第五台手术机器人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在复杂手术领域的诊疗能力。未来,医院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董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