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迎来最后一天,现场采购商熙熙攘攘,人气不减。南都·湾财社记者巡馆发现,除了向参展商留下联系方式,约定进一步探厂,不少境外采购商更现场开启了买买买的“剁手”模式,这次全球的采购商都有哪些收获?
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最后一天,客流依旧密集。拍摄:黄驰波
俄罗斯采购商:“我一定会回来的!”
俄罗斯采购商Rumil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为自己和企业找到了很多有趣的产品。”Rumil直言控制不了“剁手”,他现场开启买买买,采购了无线蓝牙麦克风、电动行李箱、翻译器等样品,话音刚落,他便向记者熟练地演示刚买的电动行李箱,“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已经立即购买了一些产品,因为它们让我非常感兴趣。”
Rumil使用翻译机进行交流。拍摄:黄驰波
“广交会太大了,腿很累。一定要有交通工具,才能更方便地走完整个展会、尽可能多地看,否则到一天结束时,腿会变得非常僵硬,行走困难。”Rumil累并快乐着,大喊“我一定会再来这里很多次!”
在美国设公司的哥伦比亚采购商:“每年都有新惊喜”
哥伦比亚采购商Briceno已经定居广州十年,他在哥伦比亚和美国都有分公司。Briceno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他的客户群体中有来自美国与哥伦比亚的客户。在他看来,跟以往相比,“今年的广交会参展人数更多了,这对大家的生意很有好处。”
Briceno说自己非常喜爱广州,从2015年起已在这定居。拍摄:黄驰波
“每年,我来到广交会都会有新的惊喜。”Briceno补充道,“我去机器人展馆看过,真的令人惊叹,今年我还发现电动摩托车热度很高,这对我国(哥伦比亚)引进新产品也是好机会。同时,我对中国市场的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产品非常关注,这一市场的供应商们每年也在逐渐增多,目前我仍在寻找更多的供应商。”
巴西商团采购商:“几乎能与所有品类开展合作”
巴西商团的Victor这次和同事组团,前来“买买买”。作为广交会新客,他直言因为展会规模很大,他打了个比方,“这里就像一座城镇一样,太惊人了。我们周一抵达这里,至今还在察看产品。”
Victor和同事们都是首次来参加广交会。拍摄:黄驰波
Victor任职于巴西一家贸易公司,在帮客户寻找新货源,“我们这次带着七个客户的需求来:第一位客户在考虑自营产品,他正在寻找化工产品。另一个客户经营大理石石材和储物柜把手。还有客户涉及交通照明设备……我们的采购目标还有显示器、科技产品,以及建材、零部件、蒸汽设备零件、激光折弯机等大量配件,我们几乎能与所有品类开展合作。”他表示,现在中巴关系良好,中国是巴西最重要的供应商和客户之一。
Victor说,“实际上之前就有人问过我在这里的感受,但我想说的是你必须亲眼看到才知道这里是怎么样的。这届的广交会规模令人惊叹。”
谈关税战:有人静观其变,有人认为“无人获益”
对于关税战,在美国和哥伦比亚都有业务的Briceno认为,过去两周的情况很复杂,“但我认为中国总能妥善处理与美国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在这种局势下获得了更多客户,我认为对中国有利。这场贸易战确实有些影响到我的美国客户们,他们现在选择观望一下接下来的情况,我们静观其变。”
Victor认为,“这种贸易战中无人获益,本可通过友好方式解决矛盾,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作为一个在巴西工作26年的普通人,虽然不了解这场贸易战的具体情况,但我相信存在改善关系的可能性。”
Victor表示,“事实上现在全球商品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巴西绝大多数采购都来自中国,特别是机械设备质量优秀。中国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所有人都在考虑从中国进口。尽管有些产品价格高昂,但中国的产品具备品质和价格优势。这很惊人,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执行统筹:黄驰波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邱康正 王蕾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聚焦第137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