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主办、福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承办的福田区家庭教育微视频发布活动在广电大厦南大堂举行。
微视频首映:用镜头解码家庭教育密码
活动现场,福田区家庭教育微视频系列的首部作品《做彼此的星星》也正式公布。该剧以二孩家庭为背景,通过姐姐和弟弟之间的日常矛盾与互动,真实还原了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处理孩子关系时可能出现的偏颇与误解,以及最终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温情过程。
福田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陈振强提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核心意义,并介绍了福田区通过强化机制保障、深化多部门联动合作、推进家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多元举措,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新路径,此次发布的6集家庭教育微视频正是福田在数字化家庭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
剧中“姐姐”的扮演者陈思涵和“弟弟”的扮演者吴星泽也来到了现场,与主持人展开轻松交流。两位小演员均来自福田区学校——陈思涵是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南校)的学生,吴星泽则来自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谈及拍摄经历,陈思涵坦言,虽然平时常看短视频和微短剧,但真正参与拍摄还是第一次,感觉既新鲜又有挑战。吴星泽也分享道,他是在学校看到演员招募通知后主动报名的,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才获得演出机会,对此感到十分珍惜。说到剧情,陈思涵表示自己家中也有妹妹,吴星泽家中有个哥哥,剧中情节虽经艺术加工,但类似场景真实存在,故剧中的角色也算是“本色”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系列 “家庭教育微视频”中的所有孩子均由福田区学校学生出演,他们分别来自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中学梅香学校、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南校)、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深康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等7所学校。虽然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首次接触表演,但面对镜头时,他们自然流露的童真,将二胎矛盾、隔代教育、学业压力等现实话题演绎得真实可感,这种“零表演痕迹”的呈现,恰是家庭教育最鲜活的注脚——每个孩子都是生活的“本色演员”,而家庭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座舞台。
广电主持人跨界演绎“父母心”
剧中“爸爸妈妈”的扮演者大多来自深圳广电集团的主持人团队。在《做彼此的星星》中饰演“父亲”一角的主持人奕群坦言,虽然自己已是父亲,但剧中角色与现实中的性格差异较大;为了贴近人物,他仔细研读剧本,多次与导演沟通,从语气、表情到肢体动作逐一打磨,力求呈现真实自然的父亲形象。
“很多情节看似平常,但搬上屏幕后,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孩子的视角。”主持人扬阳感慨。他们期待这些作品能引发家长共鸣,为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
创作大揭秘:家校社携手打磨精品作品
作为系列微视频的总导演,深圳广电集团资深导演王腾分享了创作历程:他坦言,短剧拍摄得到多方支持——从政府部门到福田区多所学校,再到家长和学生,都为项目提供了大力协助。
回忆拍摄过程,王腾用“闯关”来形容:“剧本故事、选角、拍摄、后期制作,每一关都是挑战。”但最难的环节是剧本打磨,为讲好家庭教育故事,主创团队前期走访了50多个家庭,整理出200多个真实案例,最终筛选出6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王腾还透露,每个故事都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把关,确保情节既能引发共鸣,又能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当看到作品最终呈现时,他感慨:“这是团队所有人用真心换来的成果。”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广播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少儿频道总监张丹表示:“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始终秉持深耕家庭教育的初心,此次与福田区教育局联合打造的‘家庭教育微视频’系列,既是媒体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破题之作,更是一束照亮亲子共育之路的光,我们期待以优质内容为纽带,构建家长与孩子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桥。未来,深圳广电将持续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内容,为家长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智慧养分,真正让家庭教育从‘单兵突进’迈向‘协同共进’的新生态。”
据了解,未来,这一系列微视频将作为“家校社共育资源包”,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走进社区、学校、家庭,持续激活家庭教育的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