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追责,不影响考评!深圳官方出台“容错”新规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5-07-12 21:18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近日,深圳发布

科技创新领域“容错”新规!

一起来了解详情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图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官网。

官方发布“容错”新规

9种情形可免责

奥一新闻关注到,7月8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深圳市科技创新领域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并在7月10日发布《指引》政策解读。

《指引》核心内容包括五大部分:总体要求、适用情形、工作程序、结果运用、附则。明确了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适用范围、实施主体、勤勉尽责、免责情形

《指引》确立了“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容纠并举”三大基本原则。其中核心要求是必须严格区分因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挑战未知而导致的失败或未达预期行为,与弄虚作假、懈怠失信、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行为,做到认真甄别、综合研判。同时,强调要精准把握“容错”认定标准,坚决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杜绝“拿宽容当‘护身符’”和“搞纪律‘松绑’”的错误倾向,确保认定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坚守规则底线。

具体来看,《指引》明确科技创新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容纠并举。

在适用情形方面,《指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对象包括深圳市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卫生医疗机构等)、企业等单位及其具有科技管理职责以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或活动的人员。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指出各财政专项资金行政主管部门是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实施主体,并明确了5项勤勉尽责条件,9项免责情形。具体来看——

5项勤勉尽责条件 

相关单位或个人同时满足以下情形,视为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符合战略决策方向。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中创造性开展科技工作,因大胆履职,非因主观故意出现失败错误。

2、符合科学民主决策程序。经过充分论证,按照相关程序实施集体决策,没有超越权限擅自作出决策或个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不存在违反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情形。

3、没有以权谋私。经纪委监委部门确认,遵守廉政规定,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其他组织谋取不当利益的;没有与其他组织或个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

4、主动担当作为。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出现失败错误的;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出现失败错误的。

5、主动纠错,及时挽回损失或消除不良影响的。

9项免责情形 

1、原始记录证明承担项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的。

2、对“里程碑式”“赛马式”项目未通过考核的。

3、对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前瞻性颠覆性未来性高风险技术进行经费资助或风险投资,符合规定条件、标准和程序,但资助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4、因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科技计划项目不能继续或不能完成研究开发内容和目标的。

5、因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的。

6、因不可预见因素,科技计划项目研发的关键技术已由他人公开,致使本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不必要的。

7、因不可预见因素,科技计划项目研发取得了目标产品,但由于市场变化进一步产业化应用没有意义的。

8、因探索使用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导致的科研创新无法实施和难以完成的。

9、按照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规定,可以认定的其他情形。

《指引》规定了启动和认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宽容失败,履职尽责认定工作的启动和认定工作要求,将按照“启动程序-受理调查-组织决定-结果反馈”四大程序办理,被认定为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不影响相关评价与考核,不影响再次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在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不作负面评价。认定意见可作为单位接受审计、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指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三年。

新规亮点:

制度化保障,建立规范流程

综观《指引》,其核亮点在于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明确免责“安全区”:

☞ 系统性地列举了9种具体免责情形,为科研人员划定了清晰的“容错”边界;

☞ 强化保障,经认定履职尽责后,明确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不影响考核评价与评优、不影响再次申请财政资金等;

☞ 覆盖主体广泛,适用范围涵盖全市范围内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对象包括从事科研和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及其人员;

☞ 建立规范流程,明确了由各专项资金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实施主体,并规定了启动和认定工作程序,确保认定工作有章可循。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深圳支持科技创新更进一步

《指引》基本原则中提到“重规律,鼓励创新。充分尊重科学研究探索性、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重视科研试错探索的价值,支持和保护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消除对创新风险的顾虑。”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是深圳人的价值表达,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信念和精神底蕴。近年来,深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源:南方+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此前曾在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深圳不断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当前企业研发投入2086.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3.3%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增量居全国第一、总量居全国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各区此前已有探索。今年3月份,深圳市南山区发布《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推出15项硬核举措。在支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行动方面提出,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南山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这意味着深圳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编辑:蔡诗妍

编辑:刘彦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