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岛游这次必须支棱起来了!从“海鲜刺客”到“信任危机”,游客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可持续地快乐消费。广东海岸线怎么逆袭?三个关键——强监管、造体验、玩跨界。
一、“透明消费”才是最好的文旅IP
南澳岛“换店名宰客”的骚操作,伤的是整个广东海岛游的口碑。可以学习湛江硇洲岛试点“明厨亮灶+价格公示”,让游客吃得放心。珠海东澳岛的“智慧海岛”小程序,实时监控餐饮价格、游客密度,用数据打破“信息差”。
二、不是所有海岛都要做“马尔代夫”
广东海岸线够长,但玩法不能千篇一律。差异化体验才是王道——台山那琴半岛靠“婚纱摄影+地质研学”出圈,阳江海陵岛玩“海上丝绸之路+赶海体验”,潮汕南澳岛搞“疍家文化+海岛露营”。别再卷低价海鲜了,游客要的是“人无我有”的记忆点,比如深圳大鹏半岛的“日落帆船”、惠州双月湾的“夜光桨板”,让海岛游变成“情绪疗愈”。
三、跨界联动,把“孤岛”变“群岛”
单打独斗的海岛游没未来,广东海岸线需要“组团出道”。借鉴江门“狂飙路线”,打造“潮汕美食+海岛度假”联名套餐,或者联动广深港澳,推出“城市+海岛”双城记玩法。更狠一点,学福建“海上牧场”,把渔业变“体验经济”——让游客参与生蚝养殖、海钓比赛,把消费变成“故事”,把游客变成“回头客”。
从“信任危机”到“宝藏岛”,广东海岸线的逆袭不能只靠风景,得靠制度、体验和共情。当海南卷高端、福建卷生态,广东海岛游的出路就一条——让游客觉得“这地方值得再来”。
采写:南都记者 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