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广仲宣 2025年7月16日,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广仲南沙中心”)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法院”)联合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会上正式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以下简称《七条举措》)。
据悉,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部系统规范临时仲裁辅助服务的专项规则及支持举措,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实现重大制度创新。
临时仲裁因程序灵活、成本可控,是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2025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其中第82条拟正式明确临时仲裁制度,这是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争议解决途径。
发布现场。通讯员供图
目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在积极推动《广州市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的制定工作,将在地方层面为临时仲裁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持性的制度空间。
广仲南沙中心基于已有实践探索,参考国际通行惯例,制定并发布《规则》,联合南沙法院发布《七条举措》,积极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部署要求,直面临时仲裁实践痛点,填补制度空白。
“我们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优势,通过构建标准化支持机制,为临时仲裁活动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持与协助服务。”广仲南沙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临时仲裁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既是落实《南沙方案》要求搭建一站式民商事纠纷解决系统平台的务实举措,也是为规则衔接之链扣上的关键一环。
南沙法院积极响应《关于支持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开具调查令协助商事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办法(试行)》等文件,结合工作实际与仲裁机构沟通对接。
《七条举措》显示,南沙法院将对临时仲裁的临时措施、证据调取等司法协助申请及时立案并做出裁定;积极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法院,共同举办以仲裁裁决跨境承认与执行为核心议题的专业研讨会,探索简化境内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可行路径与机制;定期联合发布临时仲裁创新典型案例,重点解析跨境数据合规、区块链证据效力等前沿问题。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院将与仲裁机构深化裁审衔接机制,对依《规则》提供的临时仲裁协助服务强化司法支持与保障,共同营造“法院+仲裁”的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
南都记者了解到,南沙法院此前已经建立了诉仲对接工作机制,近三年来办理仲裁保全案件1800余件,建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吸纳仲裁中心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共同提升多元纠纷化解实效。
《规则》首次构建了覆盖临时仲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提出“一套体系、两个人才库、快速响应、程序转化、边界清晰”的五大创新机制,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中国方案”。
针对临时仲裁配套服务缺失导致的“程序孤岛”问题,《规则》整合仲裁庭组建、程序管理、临时措施、文书送达、资金托管、程序柔性转化、裁决执行协助等关键环节,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规则》形成标准化、可预期、可操作的完整制度框架。十大服务环环相扣,细化操作细节并纳入程序转化、资金智能托管等创新机制,为复杂跨境争议提供“端到端”保障,
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了高效解决复杂跨境争议的“南沙方案”。
此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平台,广仲南沙中心构建“专业化、国际化、动态化”的仲裁员库和仲裁秘书名册,每年更新一次,为临时仲裁引入强大仲裁智库。
仲裁员库整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及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推荐名册,吸纳通晓国际经贸规则、熟悉多法系实践的高端人才。
《规则》里关于仲裁秘书服务的内容与广仲2024年发布的仲裁秘书标准衔接,保障服务标准化。
同时,建立透明保障机制,要求仲裁员签署独立公正声明,引入“披露豁免”制度并对当事人以已披露事项为由申请回避设定了严格时限,提升仲裁效率与信任度。
面对跨境海事纠纷等国际商事争议中稍纵即逝的财产线索与关键证据,广仲南沙中心建立紧急仲裁极速响应机制,将临时仲裁的紧急救济效能推向全新高度。
在仲裁庭组成前,当事人可向广仲南沙中心申请指定一名紧急仲裁员发布临时措施,南沙中心在收到申请后1日内完成指定,紧急仲裁员在完成指定后10日内作出附有理由的决定。
对于需要提起财产保全、证据调取等申请的,南沙法院实行“24小时线上立案、7个工作日内裁定”,协助完成司法保全衔接,为全球商事主体构筑起财产与证据的“安全防线”。
广仲国际航运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王敬介绍,《服务规则》与《七条举措》还聚焦海事临时仲裁服务创新,一是科技赋能证据固定,依托APEC-ODR等平台,探索推动“航海日志电子认证”“船舶在线查勘”等专业流程,解决纸质证据易灭失、难认定问题;二是强化专业支撑,设立含海事专家的仲裁员库及仲裁秘书名册,确保仲裁庭具备行业知识与经验。通过科技赋能与专业保障,更好服务涉海事纠纷企业需求。
广仲南沙中心直面国际商事纠纷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系统性构建“临时仲裁-调解-机构仲裁”三位一体的程序柔性转化机制。
该机制赋予当事人在裁决作出前,依案件进展、合作意愿或执行需求,无缝切换争议解决路径的自主权。
建立阶梯式收费标准——程序转化费率随程序推进从组庭前的100%阶梯递减至裁决阶段的20%,实现“程序进度与解纷成本精准挂钩”,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的“低摩擦、高适配”解纷方案。
广仲南沙中心积极构建“权责对等、边界清晰”的框架,严格确立“服务归服务,裁决归裁决”的责任机制,构建了 “临时仲裁+机构服务”的黄金分割线。
“资金托管和程序转化机制极具前瞻性,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优质选择。”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碧妍认为。
广州仲裁委员会将持续深化与港澳及国际仲裁机构的协作,为全球商事主体铺就一条高效、可信赖的正义之路。